靈根自植,再耀圓珠

導師作者:溫金海主席

#中國經典文化 #孔子 #論語 #孔子與論語

傳統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書,首推《聖經》;因為它充滿智慧,而被奉為圭臬。類此,《論語》可稱為中國人的「聖經」;而其珍貴性,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眾所周知,自漢武帝從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便一直成為中華文化的主幹,深入民心。肇始東漢,迄自宋明以降,千餘年間,儒、道、釋三家源流,相互影響,漸趨融會,構成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更傳播到日、韓等亞洲等國,影響深遠。

近代儒家以《四書》為本,而《論語》為《四書》之首,自古以來,備受推崇。它被指「可經綸世務」(鄭玄語)、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趙岐語);於元、明、清七百年間,為科舉指定題材,是讀書人必讀的書。

《論語》不過一萬二千多字,近五百句子,卻似是取之不盡的智慧寶庫。其中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任重道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欲速則不達」、「聽其言而觀其行」、「既往不咎」、「學而優則仕」等,均膾炙人口、言簡意賅、充滿智慧;人若有所感,任取一、二句而篤行之,可藉而安身立命,受用無窮。

乍看之下,《論語》是一本是琳琅滿目,各自精彩的「金句」集。但仔細味之,它實在是一篇以語錄為體,經過深思編纂,紋理可尋、前後呼應的大文章;以教化為宗旨,以內聖外王為綱領,以成君子、賢、聖為目的的「修行手冊」。日本學者推崇備至,稱之為「圓珠經」(安岡正篤語);因覺其他學說,如明鏡光耀,但只照一面,而《論語》的道理,玲瓏有致,似一顆圓明寶珠,照耀十方,圓融無礙。

中華文化是一株生長數千年的參天大樹。約百年前,被西方的一股罡風暴雨,吹得萬竅怒呺,支離破碎。1974年,唐君毅老師旅港,有感而深情地而寫出《說中華民族的花果飄零》。四十年過去,這狀況似乎每下愈況。在香港,教育單位自我摒棄傳統經典乃至歷史,使年青一代,對四端、五常、六藝、八德等道德倫常、及民族歷史使命,瞠乎異物。近年社會爭拗不斷,民意撕裂;若干學子,態度偏激、傲慢而令人側目。凡此種種,不免令人慨嘆:和諧社會,大同世界,從何說起?

所幸中華大樹,雖被摧殘,卻根深幹茁,傷而不亡。於國內,約二十年前,誦讀經典、復甦文化之聲,初由民間自發;逐漸醞釀,近數年間,國家領導人,似循「先富後教」的途徑,率領當局,明確而大力地倡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重建民族之魂。雖然,現只在萌芽階段,但極令人鼓舞!想以兩、三代人的努力,先如君毅老師所望,靈根自植,固本培元,再融匯西方文化,使中華傳統文化在復興中,再放異彩,可企待焉!

在這文化復興大業中,文化瑰寶《論語》的學習,自當是重中之重。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主任施仲謀教授(前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除主持本部教學工作外,更以全民文化傳承為己任,十多年來,主動籌募資源,編纂各式教材,以供本港中小學的語文、文化學習所需,積極關注,碩果甚豐,遐邇景仰。本人及協會,多年來叨附驥尾,盡力配合,甚感欣幸。

去年,施教授又應當今時機,倡導「《論語》與現代社會」實驗學習計劃,以本港初中學生為啟始試點。因知本會十多年來為文化傳承努力,本人五、六年來,每週日於本會濫竽充數,主持《論語》誦讀、學習班次;承蒙不棄,乃囑咐協辦計劃,全程參與;先建構大綱,再編寫教案,輔以各式活動,繼而結集成書。為適應本港學子文化水平,乃致力深入淺出;以故事引導,務求活潑生動、每節帶出《論語》若干句,逐步點出當中意義,及相互關連之處、再引發思考,及於生活落實而行之旨。唯任重力微,更俗務覊纒,自知未臻善美,盡心而已,恆感慚愧!期望各方大德,有以教之。

願隨仲謀教授功德,為「靈根自植,再耀圓珠」大業,獻譬如平地,初覆一簣之力,是所禱焉。謹草以為序。

國際經典文化協會主席

溫金海敬識

二零一七年三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