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評周深】學習「修正」自我觀念!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幾個月前點評過中國內地演藝圈的90後年青男歌手周深。他的公眾人物形象是近年演藝業中的奇葩。之後,也一直有關注他的多個綜藝演出及歌唱表演,觀察到他的與別不同,除了聲音絕美及多元化的表現包括綜藝演出的笑點之多令人意外,還有現場分享的口齒伶俐,令人喜歡及欣賞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謙遜態度。最近再看到他在內地節目「明日之子」中的表現,借此再分享一下公眾人物禮儀的影響性!

參與該節目的都是年青人,對音樂喜愛有熱誠,風格各異,在這節目平台可以大展個人所長!周深是節目的客席導師之一,既參與提供意見也同台表演。無論在休息間和上台分享,周深都重覆表示了他的觀感:一方面他說看過前一兩集,大家(指參與的年青歌手)都不很友好,還模仿他們說:「我要怎麼怎麼樣……」然後一臉「裝酷」的模樣:

之後在台上,周深也是說相同的觀感,他模仿參與的年青人的自我介紹:「我要……我是……」,請點入以下視頻看看:

縱使大家沒看過年青歌手演出的視頻,相信大家心中對周深說的都有點心領神會,而對於我們培訓工作就有更深的共鳴感。在培訓領域中,特別在職場商業社會,常有機會要「修正」自我觀念,態度及表達方法,都要盡量去掉「我」!因為有了這個「我」,就會有了「私」的膨脹!「我」愈是大,就愈影響團隊至整個企業的合作及家庭的和諧氣氛。在工作氛圍中,容不下過份的「我」的個人意識;論語中記載了孔子早就提出發人深省之道:「毋意、毋固、毋必、毋我」。做人就是要在適當時候去掉固執的我及己見,中國文化就是說「和而不同」、「以和為貴」。聊聊幾個文字,容易被人輕視了,但意涵深厚!

普遍在演藝或藝術工作者,似乎又要有非常強大的「我」才會有他的獨特性及風采。在舞台的表演風格及個人現實的禮數方面,本來是無衝突的,但是卻又有不少人會把台上的酷風狂野與現實行為無差別的表現而變得有點無禮,能做到分開的,似乎不多。於是,台上台下的臉孔態度看來都似乎比較「囂張」了(縱使不是,但會容易做成這個觀感)。所以,周深說他們「兇」及模仿他們的表情,彷彿也帶出了部份時下年青人的「自我」意識的狀況!看過周深這次對年青歌手的點評印象,一方面覺得他的表態很真,該是發自內心的感覺,一方面也欣賞他勇敢表達!

綜觀周深在這半年頻密的演出,發覺他總是貫徹一個作風動作,就是演唱完結後必作深度鞠躬禮!這個動作,可以說是他對大家深表謝意的行為反射!有好幾次見他與大夥兒在節目中出場,他的身體語言總是禮讓其他人;還有,他總會有些看看旁邊照顧別人的動作表情。而且,他每次面對前輩歌手或長輩前的說話,總是恭敬有禮又謙遜,這份真情真性,清楚可以透過視頻中感受到的!

影片截圖

截圖中的周深總是演唱後深度鞠躬,所以,截圖中是沒法見到他的樣子,但一定見到他的背!

這個視頻可以看到周深對原創歌曲前輩行鞠躬禮的尊敬

這個視頻可以看到周深用心為前輩鋼琴大師郎朗翻譯

這個視頻可以看到周深與其他歌手同台時,他的身體語言反映了他常有照顧旁人的微動作。

這個視頻可以看到周深與跳孔雀舞名聞中外的中國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在節目遊戲的環節,也不忘恭敬地向前輩行鞠躬禮。

以周深目前的公眾形象,有才華、持努力、加勤力、滿熱忱、堅守方向、敬重前輩、尊重別人、懂感恩、珍惜愛護支持他的人,更重要的是一直保持那份文質彬彬的禮儀,年紀輕輕就顯出了「溫、良、恭、儉、讓」的風範!可以說是一個現實世代年青人的榜樣!

 

圖形個性

導師作者:黃桂林博士

對於不同的形狀,會否有不同的喜好呢?

大家不妨想一想,以下四種形狀你最喜歡那一款圖形呢?其中包括: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你可有自己心目中的選擇呢?

根據“心理幾何學”的研究分析,原來從不同的圖形選擇,是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個性!

喜歡正方形的人,是一個正直勤勞型的人。做事井井有條,凡事按照規律,善於研究和處理資料。但是,在重要決策上往往拖拖拉拉,給人感覺是舉棋不定。

喜愛長方形的人,是探索方向型的人,面對新知識會採取開放態度,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領袖,懂得有改變自己的需要。但是,有時候處事會雜亂無章,無從入手。

喜歡圓形的人,是一個和諧圓滑型的人,善於表達自己,善解人意,有推動工作組織力。不過,在矛盾和衝突出現時,就不太懂得處理。

喜歡三角形的人,是天生領袖型的人,有上進心,頭腦清晰,迅速應變,總想要出人頭地。不過,有時就會有點武斷和自以為是。

四款圖形雖然代表了不同的性格表現,其實喜歡圓形的朋友,也可以考慮成為三角形領袖,喜歡甚麽圖形而得甚麽個性,在於自己選擇,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轉型!

 

【將感恩延續】感恩是口說,報恩是行動!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有沒有發覺,感恩其實是一個表示,是一個口中發出來的心情或心態,卻不是一個行動,也不是一個行為?之前有人倡議來一個感恩節,我卻認為報恩節來得有力量,有行動,就是有帶動力。

在上一期的文章,我先說讓「感恩心」成為形象力一部分。今期要從「感恩」說到去「報恩」。

有沒有發覺,大部分人都會說要感恩,很少聽到有人說「報恩」?

有沒有發覺,感恩其實是一個表示,是一個口中發出來的心情或心態,卻不是一個行動,也不是一個行為?之前有人倡議來一個感恩節,我卻認為報恩節來得有力量,有行動,就是有帶動力。

感恩是來自西方文化, 1879年加拿大率先制定感恩節的日期,定於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與美國的哥倫布日相同。1941年起,在美國把感恩節定於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並休假一天,本來目的是感謝上帝過去一年的贈與和豐收。這一天卻通常被認為標誌著聖誕採購季節的正式開始。

筆者過去在美國生活時第一個遇上的節日就是感恩節,那時只看到全城雀躍購物,甚至可說是瘋狂,這個節日的動機是甚麼?實際是消費日多過感恩,也不見得有凝聚因感恩而發起的實際回報行動。那時我住在家庭寄宿,當地習俗就是家家戶戶趁感恩節留在家中,烹調很多食物,一整天都在家中吃喝。家人難得聚首一堂享受美食聯歡本來是好的,但當時的我已經覺得不用一整天都是大吃大喝吧?更不明白為何感恩不是要做些甚麼來回饋的嗎?感恩似乎真的只是「感」受,是口講的說話,我以為是實際做些回報別人的恩惠,有行動才是實際表達符合本意的,但在當時,不是這回事。

後來我再回心一想,這個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西方只講感恩,就連西方社交平台FB,在帖子上點選感受圖案中,就只有感恩,想選擇「報恩」嗎?沒有啊!

中國文化是沒有感恩這個詞彙,中國文化強調的是「報恩」。想想老子有一句「以德報怨」的「報」字,孔子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都是「報」!佛教在中國發揚光大,也有這句說話:「上報四重恩」,要向四重恩包括佛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因作出報答;中國文化也有一這句:「敂勞未報」,是作為人子女以示對父母辛苦養育照顧之恩未有好好報答……全部都是講「報」,報,是行動式,是回饋式。

從來都很鼓勵有感恩心,但就是覺得感恩是個人的心態而已,接下來有下一步的「報恩」,才是有延續力、帶動力及感染力。感恩之後,做些事回饋,也是合情合理及值得提倡的。所以,社會也有不少不問名不問收獲、低調的默默做「回饋」的工作。如果按算要高調才引起注意,才引起感染力,那麼「報恩」行動也是值得倡議。簡單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做:

1. 報天地恩,愛護地球,節省用水,減少浪費,外出自備三寶:環保飯盒、保暖杯、筷子匙羹义,減用外賣盒,從源頭做起。

             

圖片由作者提供

2. 報國土恩,我們得已坐享平安平靜、有糧食、有水用、有交通的生活;報恩就是起碼不添煩不添亂也不出賣。

3. 報父母恩,除予經濟回饋,給予更多實際的關懷照顧及陪伴。電話傾談,那怕只是閒話幾句,聽一下聲音也好。年邁父母更需要身體接觸的溫暖,有時間為他們按摩、推背、搓揉,簡單的陪伴看電視,不用多言語也是好的。

4. 報社會恩,簡單說就是社會不同角落都有很多人為社會為大家付出,這些不能以成績來算,也難以用數薄記錄來算,即使是算也算不清,只要有能力有機會,報恩就是多作回饋。捐錢也好,捐物資也好,做義工、出計策出勞力也好,發心發願送上祝福心念也好,只要是發送「報」上行動,都有饒益性。

5. 報眾生恩,這個眾生恩可以是所有生命體,也可以包含任何階段曾直接或間接幫助過你的無論任何大小事,就如所有醫護在努力幫忙醫護疫情病人、有人在支援、研發疫苗、物資送贈……又例如打風過後有人清理道路、修橋鋪路而方便大家行走,這等等都已經是眾生恩。每人從小開始的兄弟姊妹、親友、鄰居、老師、同學、學長、朋友、同事、上司……相信每個人生命中,身邊都有很多關係鏈,既會幫助別人也受過不少幫助;有機會就不忘報恩,而報恩也未必能夠直接點對點的,但自己知道要做什麼也是好的。

感恩是口說的,報恩是行動的,願大家領受西方的「感恩」文化,也同時秉持中國文化的以「報恩」為尚。共勉。

 

【梳理情緒】在生活細節上事事「感恩」!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疫境下很多工作都暫緩甚至停下來,做零售和銷售生意的朋友在工作上大感「無奈」,前線營銷及打工的朋友就更覺得焦慮,情緒容易波動又反覆。

作為導師彷彿就是有份責任,當感受有負面情緒的氣息,很自然就進入專業狀態。遇到有負面意識的朋友,總想給點力,分享一些想法,希望大家從負能量跳出來,把情緒梳理、緩和、平伏。

  

與其事情暫時不能解決,也未能短期可以回復如以往的璀璨,日子怎麼過?那就先處理心情,才處理事情!從意識上開始要提自己面對、接受、處理,最好還能「放下」;做不到完全放下,也就「放得多少是多少」。找個能讓自己情緒宣洩的缺口,可動可靜,動的如唱歌,運動,跳舞;靜的如靜坐、閱讀、獨處,例如做菜,做菜可以是一個動態靜修(meditation)的過程。總之,不要同自己「過不去」!

  

大家常為身體進補,但是也要排毒,特別要為情緒排毒,如果讓情緒毒累積,就是身體的「計時炸彈」。即使有值得高興的事,因為情緒毒障礙正常接收,就容易好事變壞事。

為自己管理情緒,之前的文章提及「歡喜心」,讓自己有愉悅的心境情緒,接下來就是要提起「感恩心」。人人都可以有感恩心,不費吹灰之力的,也不用外境的資源,每個人自己本來就具足,只是經常被「收藏」,有時太忙而忘記了,或者太習慣「不使用」!當我們提起歡喜心、感恩心,面部的眼神表情都會隨之多了份溫和、笑意、說話用詞不用「巧言令色」,都會特別柔軟有魅力!理論是聽的,行為才是實的,如何做呢?

例如: 到市場買菜,也可以體驗、訓練、挑戰自己能否提起歡喜心及感恩心!如你購買過程中,有其他人或年邁的其他顧客來「搶先」。這些情況,先不計較合理不合理,你跟他們理論你就輸了。相反,你可以提起「歡喜心」、「感恩心」,因為你可以歡歡喜喜的有時間、感恩自己仍有量度來讓他們。你還可以對菜販表達「沒問題」,以讓為尚,你甚至向搶先的人以微笑回敬。這些生活細節,根本就是訓練場,就是自己要練習的「功夫」,是最實際執行的「途徑」。

最近收到一個關於感恩的短訊,也正正是我經常與大家共勉的訊息。

借用部分分享如下:

-不埋怨不能外遊, 只感恩昔日有機會探索世界;

-不埋怨天天在家,只感恩我仍可在家,不在醫院;

-不埋怨孤單寂寞,只感恩獨處操練,彼此在心中。

-不埋怨沒法晚聚,只感恩廚房豐足,沒有缺糧,樂在烹調;

-不埋怨熱天熱口罩,只感恩口罩不難買,不用慌張排大隊。

日子總有順有逆,如何過日子,是一個選擇,也引申了一個重點,就是不能「臨急抱佛腳」,日常就要「練功夫」,即是要為內心變得強大而練習的「能量」。每天提起感恩心,從細微細節著手,感恩我們有的一切,不去埋怨或追逐我們沒有的;每天都有歡喜心、感恩心活著。共勉!

 

【中西兼容】將中華文化注入個人形象及企業培訓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教育局正進行「中華經典名句推廣活動」,將經典名句帶進社區。經典名句將會在巴士車身、地鐵燈箱等公眾舉目可見的環境,喜見有這決定及執行。希望這個做法是長久而有配套式執行,把經典意涵「行」於生活,也好重新整頓香港的「人、事、境」的形象。

今年4月中,我為「國際形象顧問協會」主講了一場網上分享,題目是「前瞻形象力,你需要甚麼」。主題重點大膽提出需要的元素之一,是將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放入未來的形象學習、工作及企業培訓的發展。提出的理據是,因社會環境、生活常態、知識文化、品味領域、經濟發展、科技力量、人倫意識等等都在變異,單純沿用西方過去傳統留傳下來的形象學說,已經不能滿足以上人、事、境的現實。

 

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意涵豐澤,是做人處事及管治的經典寶藏(註1)。筆者自2013年至今仍在學習《論語》,仍在學習及實行的過程中,因此也特別倡議形象業內同仁多運用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將文化精神滲透於個人形象學習及企業培訓。一來是豐富自己及客戶的形象學及企業培訓內容,二來是令中西方文化兼容並蓄,達至平衡和諧。特別強調以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應用於生活、工作的人、事、管理,包括生活及商務禮儀。這一小時的分享,主要提出見面禮儀觀點,握手是西方的習性,但疫情出現,環境改變了生活,握手禮儀也就不合時宜。英國皇儲查理斯在視頻中就曾經做了「示範」,他與賓客見面欲作握手也即刻收回,改為合掌(或叫合十)。

(網上影片)

新常態生活,見面新風尚,論歷史文化底氣及意涵,中國的傳統禮儀包括:拱手、抱拳、作揖,就是非常值得我們支持用於生活。後來約於4 月20日,也就收到國內的視頻,大家出席會議或活動等公開場合,見面時已回復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揖禮。

(網上影片)

在企業培訓學習中滲入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精煉及意涵,繼續傳承,是有時地人所需的因素。當中還可運用到企業文化、人員管理、商務禮儀、生活禮儀、餐飲禮儀、社交禮儀、人際關係等等。

過去在企業人員形象培訓、企業領導、企業高管及專業人士客戶的個人形象輔導工作中,也曾經滲透中國經典文化中《論語》及《弟子規》的意涵。以簡淺的方式引用於禮儀及行為、管理、待人處事,及梳理工作的思維,具有文化底蘊的處事,會為企業文化及個人專業加強知識、經驗、資歷以外的「德」,有能有德,厚德載物,在工作的人與事中,會收獲更多!慶幸參與的受眾也非常接受及努力,特別是有企業客戶表示,將中國文化引入培訓後,有一段時期的營業額業績報告非常令大家鼓舞。難怪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憑著《論語》及佛理滲透入管理意識,可以扭轉日航「重生」。過去也著作過《論語教會我做這些事》,另一位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也著寫了「當論語遇上算盤」,還有廣為大眾所知的其他著作,包括「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治企業」,都是分別恭敬地表達了《論語》對處事待人的強大力量!

   

已故的儒釋道三家大成就者南懷謹老師,早在八十年代就戳力提倡重振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教育,是未來社會必需要走的路!敬佩南大師的睿智及先見之明,高瞻遠矚!教育家錢穆先生在《孔子與論語》這書中提過「論語應該是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將來此書,應成為一部世界人類的人人必讀書。

這些年,願意默默耕耘守護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守護者也不少,在中港台各有文化有心人無私無名的推動,努力付出,值得敬重!努力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  恭錄自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傳統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書,首推《聖經》;因為它充滿智慧;類此,《論語》可稱為中國人的「聖經」;其珍貴性,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便一直成為中華文化的主幹,深入民心。肇始東漢,迄自宋明以降,千餘年間,儒、道、釋三家源流,相互影響,漸趨融會,構成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更傳播到日、韓等亞洲等國,影響深遠。

中華文化是一株生長數千年的參天大樹。約百年前,被西方的一股罡風暴雨,吹得萬竅怒呺,支離破碎。1974年,唐君毅老師旅港,有感而深情地而寫出《說中華民族的花果飄零》。四十年過去,這狀況似乎每下愈況。在香港,教育單位自我摒棄傳統經典乃至歷史,使年青一代,對四端、五常、六藝、八德等道德倫常、及民族歷史使命,瞠乎異物。近年社會爭拗不斷,民意撕裂;若干學子,態度偏激、傲慢而令人側目。凡此種種,不免令人慨嘆:和諧社會,大同世界,從何說起?

所幸中華大樹,雖被摧殘,卻根深幹茁,傷而不亡。於國內,約二十年前,誦讀經典、復甦文化之聲,初由民間自發;逐漸醞釀,近數年間,國家領導人,似循「先富後教」的途徑,率領當局,明確而大力地倡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重建民族之魂。雖然,現只在萌芽階段,但極令人鼓舞!想以兩、三代人的努力,先如君毅老師所望,靈根自植,固本培元,再融匯西方文化,使中華傳統文化在復興中,再放異彩,可企待焉!

【生活新常態】將擔心化成用心,為工作激活新力量!

導師作者:藍婷導.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Alison從事保險業,每個月都要「達標」。在疫情下,因為少了約客戶面對面見面傾談;漸漸連打扮也不想,電話溝通又沒那麼好發揮……工作壓力,擔憂經濟,心中焦慮,變成食慾不振,人也憔悴了,一個生意失敗look,問我有何方法改善她的「殘樣」。

現時大部分人都要適應過著新常態生活,要加強信念:「境不轉唯有人轉」。唯有堅持精進,化擔心為用心,嘗試更多不同的方法尋求出路。所以,建議Alison要改「殘樣」之前,應該要先調改心態;調整好心態,她的樣貌、姿態、狀態,都會修正過來!

身邊有不少從事營銷的朋友,包括保險、地產、金融顧問……都有類似的身心狀況。工作業績當然重要,但是新常態生活是告示大家要在變異中生活,就要收起慣性。有些事是欲速不達,此路不通就試另一條路。

於是我給了Alison以下的自我調解,第一階段只要要做好一件事,這一件事就是找回自己的「歡喜心」出來。這份歡喜心,人人都有,人人都可以因為這個「歡喜心」而令自己更有目標及行動!但是這個「歡喜心」,又是很多時候都被習慣及生活文化影響而慣性的「隱藏」。這份隱藏,久而久之就像買了件新衫回家放好之後就忘記了,找回出來的時候,價目牌都未剪掉,就全新的被送上二手衫回收之路,多可惜又浪費?!為了找回「歡喜心」,引導Alison(或有同感有需要的朋友)梳理一下思路。按以下的程式,你也可以自己做,先找回你的歡喜心,其他的事才會陸逐整頓;效果會令你頓解心中的悶氣鬱氣,大家來試試吧!

  1.  每天你還可以起床,還活著,呼吸著,還可盤算今天做甚麼,你比地球上好多好多好多人都幸福!
  2. 起床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能起床,代表甚麼?代表你仍然有自如的活動能力。
  3. 每天起來,自己仍可以掌握自己身處在哪,自己掌握甚麼時候食早餐,仍然可以挑選食甚麼。
  4. 起床去梳洗,還有很多事等著你來做!證明你仍有能力做事,約這個客戶約那個客戶,即使不見面,電話短信互相問好。認真做起來,也夠你忙!
  5. 每天早上喝兩杯和暖的白開水,一天之計就在於此!新一天又啟動了,你可以把握每天的光陰,每天可以做甚麼有益、有助工作及生活的事。
  6. 每天梳洗後,選擇對身心健康的運動,做最少二十至三十分鐘,保持精神奕奕,強壯心肺,把自己照顧好,保持最佳姿態狀態,讓自己有心有力做事,是對自己終身受惠。
  7. 每天早上閱讀書本二十分鐘。挑有益有建設性的書來讀,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每天精神食糧。 讓你有智慧的內容滋養,歡喜心也與日俱增!
  8. 每天歎一個你最喜歡的早餐或飲品,無論日子怎麼不如意,自己要先令自己過得去;心力強大才可以應付其他事。
  9. 好好裝扮你自己!誓要讓自己日日鮮活!保持外在魅力,就是說即使落樓下超市買東西都不能太馬虎!可以視之為自我磨練,隨時隨刻都有好姿態好狀態!即使在家工作,隨時聯繫了客戶就可以高效地視象討論呢!
  10. 要知道那些是常給你負能量的人,避免因為這些人的觀點磨損了你的「歡喜心」!例如每次看完一件事或觀點,開口就是「找錯處高手」,總是先找錯點、批評角度出發的,從來不懂以發掘別人做得好的點來說的;總是在事情上說問題所在,從來不會先提出讚賞可取之處的;總是把認為不對的問題拋了出來,卻又不提出解決方案的。這些都是負能量,如果你夠強大,那就強化正念及以正念正思維反過來幫助對方。這樣你自己也會變得更有超級「歡喜」的內心!

未做齊以上十點,做一點,或逐步遞增,就是以行為證明了你,擁有「歡喜心」,足夠張弛力、能力面對外在環境。以 Alison為例,除了歡喜心,還有更多的方法可以給她,之後在外觀的調整力反而是最快的。過去輔導過不少學生的例子都是非常有效!

擁有「歡喜心」,你可以「自己做人辦」,多向身邊人包括你的客戶傳達良好的歡喜心,面對新常態生活,你的客戶也會因你的歡喜心而樂於親近你。如果對方有甚麼事,會很快就想起你!這點你就贏了!工作業績,只是過程中的高低起伏,是自然常態,低處未算低。第一步先提取你的「歡喜心」,只要你的氣場強大,將擔心化成用心,想解決方法多過鑽牛角尖,有好心態,好姿態,好狀態,在工作上自會發揮得更長遠的好!

 

 

衷心讚賞

導師作者:黃桂林博士

要令自己處處受別人歡迎,先增加自己的親和力,有樂於欣賞和關心別人的心,然後在行為及表情上大方得體,再配合面部微笑的表情,善良的目光,原來要有一個友善的形象,也並非那麼簡單的,需要悉心注意,方可以建立一個親善的第一印象。

要受人歡迎,避免對人催促、過份造作,不合理要求……等,應該使自己成為一個隨和的人,凡事都處之泰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避免作出一些令人意料之外的大動作,大聲呼喝,無理由的大反應,令人無法適應你,是因為你的飄忽和不合常理,所以避免隨便發怒,訓練自己對待任何事情,都要從容不迫。

無論面對任何工作,都無必要刻意逞強,只要以自然、盡力的態度,並樂於與人合作及分享成果,自然會令自己深受別人的歡迎。

在生活上,應該以關心及樂於助人為首要的態度,對於別人有任何成就、值得慶賀的事情,都應該送上祝賀的說話,對於需要關懷對方的時候,尤其對方正處於悲傷失意的狀況,就更加要盡心盡力為對方送上關心。

一句衷心的讚賞說話,會令人有如沐春風的感受,既能取悅對方,亦會令自己更易於被人接納,可謂一舉兩得。

 

 

【生活新常態】學習放下「我執」,塑造有禮生活!

導師作者:藍婷導.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有學生問:「這個世代,個個國家都有事(不是疫情就是天災人禍,隨時無常出現是大家預計不到)…就疫情之事,已看到一些西方國家,以前以為好安全,但是疫情之後,真心覺得「信不過」!還有多少真相是不知道的?老師,你覺得哪個國家地方的人會比較文明,有禮貌?」

回答之前,我先引用網上兩個例子跟大家分享:

網上看到外國有一超市員工要求店內的女子戴回口罩,平心靜氣勸告,糾結過程,女子自稱是醫生,自己會判斷,縱使她有口罩……視頻約兩分鐘,結束的時候,這名女士仍然不肯把口罩戴上;從這視頻,大家可以看到這名女子的言行形象……

另外,也看到香港有巴士司機,在上層車廂向一名自稱也是巴士員工的男子勸告戴口罩,否則不能開車。男子爭持很久,有好心人特意取出口罩勸這男子戴上,幫忙勸告;爭論一番,這位男士仍然不肯戴,結果是寧願心不甘情不願的下車……

這兩個例子的當事人,應該是嚴重感到個人「自由」被冒犯,他們都是成年人了,卻在眾目睽睽下被「點相」及發出連小朋友都知道的警告,很沒面子,自尊受影響。前者更自認是醫生,有判斷能力甚麼時候戴或不戴口罩,如果被店員「指示」她要戴口罩,間接挑戰她的權威,她的反應反映明顯受不了。後者的香港巴士男子,向司機表示大家都是公司職員,以為司機會通融,行個「方便」。這一女一男,都有「共通點」,就是心中的「我執」很大,很大!因為這個「我執」,自稱醫生的女士享慣自由及權威,遇到這種情況就引出問題了,也就引出個人的「修養」程度。另一位自稱「公司同事」的男子,以為「我」就不是一般乘客,所以應該有點「特別待遇」。明顯,這兩人都是用自己的角度及立場來爭取乎合他們的意向,但就沒有任何意欲表達為社會大眾其他人著想。基本上已經說不過去,因為根本沒有客觀接受的理據!在知識及情感上,都「輸」得徹底,不會有人支持,除非是跟他倆一樣的人。

以上這兩位主角,都因為他們心中的這個「我執」至高無上而鬧出問題!萬世師表孔子在《論語》「子罕篇」有一句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裏的「毋」字與「無」字通用,即是「無意,無必,無固,無我」。無我,就是指不執於自己(我)的著想,是為別人着想,為公利著想。這句話是個人修養中的指標,做到就是境界!雖然不容易做到,但是「學而時習之」,學了就是要「習」,即是實踐,執行,應用,才會減低問題的惡劣深化。如果以上兩位當事人,有《論語》文化基礎又會「學而時習之」的話,那一刻就即時將「無我」用出來,以為別人著想為先,相信問題就不會這樣深化下去。

   

所以,我回應學生提問哪個地方的人文比較文明及有禮貌,只能說從來不以學歷、專業及財富來衡量,只是有理由推算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應該較有禮貌。但事實真的不一定。高教育不等於高教養。今後是以文化領域、及能夠將文化「行」(實行、應用)於生活的,知行合一,執行力強的,才是衡量該人民素質及禮貌的指標。

上面兩位故事主角,除了「我執」,多少都是抱著僥倖心,仍盼望疫情不影響本來的生活工作節奏及常態,自己仍「執著」活在過往的習性氛圍。似乎,全球人類更應該以新常態來面對今日及明日。新常態是因應環境變化,從中作出思想、心態及行為的調整改變,以「無意、無必、無固、無我」之心,以利他利己之態生活。甚麼是新常態?例如戴口罩、勸洗手、常消毒、少聚會、非常時期更要零或低度娛樂、運動及社交活動;縱是兩相隔,也要適應及習慣借助網絡工作,網絡會議、網絡社交、網絡聯誼等。再加一項,就是修心;好好抓著時機修心,安住自己;修心的方法之一,可以是多閱讀對生命、人生、健康、悅樂有幫助的書;為往後日子,強大自己內心能量。

過去的常態不會三朝兩天就會回復,甚至有些事是不能「返回正軌」;最重要還是自己的心態。今天不是昨天,明天不會是今天;向前看,開始了新常態,又是未來的習性、常態了。

你是個好主管嗎?

導師作者:黃桂林博士

不管任何組織、企業、單位、機關、部門、小組或團隊,主管的管理能力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這也是你的薪水比別人多的原因!

根據蓋洛普(Gallup)的調查指出,65%的離職員工其實是想離開自己的上司。下屬懶散及無心工作,也是因為他們的主管。

員工離職及無心工作五大原因排行

第一:不受尊重

第二:沒有決策的參與感

第三:意見被輕視

第四:付出與回報不相符

第五:薪金問題

前三點,主管要負起直接責任

想一下你是否有過以下情境:

有多少次在下屬進入你的辦公室時,你會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你會耐心聽取部屬的報告內容嗎?或只是等待聽完後就急著準備下指令?

不要視部屬為聽從命令的棋子,他們和你一樣,也有渴望、夢想、心愛的人,想證明自己的重要性,並希望能有足夠的尊重。

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先贏得部屬的信任,讓大家清楚知道大家同在一艘船上,榮辱與共,必須同心協力。

【疫境生活】疫情反覆更要激活形象能量!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為了疫境自強,減少造成別人的不便,自己就要面對及接受生活比以往多了的不便;要令自己強大,令自己生活多點耐力、多點包容、多點細心,也多點警醒!

疫情反覆,大家都要做好心理準備,生活上有好多狀況都不再「理所當然」。

在疫境生活,是的,就是跟以往的生活習慣有很多不同。為了疫境自強,減少造成別人的不便,自己個人就要面對及接受生活比以往多了的不便;要令自己強大,令自己生活多點耐力、多點包容、多點細心,也多點警醒!

因為疫情,我相信大家多了時間留在家。常聽到有些人說留在家會無所事事,不會吧!留在家的時間有好多事可以做!陪伴及照顧家人是日常可能疏忽的,這時候是最好的補償,這時候更可多點時間照料一下家中的事務,甚至你養的寵物或植物!

這時候,發現了家中一盆植物已經在家踏入第六年了。以前的確忽略了它,最近才多了點關注!之前,以為它走到任務盡頭,但最近發現它又來呈現碧翠嫩綠,呈現朝氣勃勃,生機活力的面貌!如果以佛家思想去看,我意識植物在説法,因為生命或世事,本來就是無常,但是當中會有你預計不到的因緣影響。如果正面從過程中去想,就是盡力製造好因(助緣),才有希望結中好果!這盆植物就是說了這個法,植物本來如是,荗盛開現後,就終有枯萎的一天。雖說道本自然,但只要在過程中,你是可以製造一點好因緣(助緣),就是為它定期澆水,加點善念,加點裁養綠葉的營養液,它就是會因為得到這助緣而改變「命運」,變化出好的嫩的綠的新葉子!不是說沒有枯萎的一天,只是為它延續多一點,也是讓葉子發揮多一點力量!

以儒家思想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天天習,天天學;日日新,又日新。做一天人,就有這一天的學習!今天不是昨天,明天也不是今天呢!葉子就是在說明這道理!

另一方面,也得非常感恩政府為我們每位市民派送的口罩!一個口罩,大家都有不同的聲音、意見!我就認為:有,就是感恩了;況且,不是應份的!試想想,誰個團體、黨派、甚麼甚麼組織,立馬來為你專門製造口罩,還免費派到你門前?有錢可以派人買,召集及指揮義工去派發,但是,有幾多會「落手落腳」重新設計、製造、派發、免費……政府中人付出了這份心力、物力,不管是否滿足幾百萬的個人喜好。如果有要求,也大可自己想辦法的;由零到有,就是感恩!

       

因為抗疫的確是要具備持久心力,也要適度自娛自悦,提升能量繼續努力!所以,我要讓這口罩發揮功能及另一端魅力,就是為這口罩加點新意思!於是,我找到這個喱士「外套」(要洗嗎?當然!你的布口罩要洗嗎?當然!),顏色剛好是絕配!為的是令這口罩可以一物二次元呈現!喱士口罩也是好友的手作精品,既有功能,又可以支持下朋友的心意之作!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