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共融】中港工作的溝通心法之二:以中國經典文化解讀文化,如何應用於生活?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回顧上星期提出中港工作的溝通心法,首要重點是接納中國文化,其中一個「接納」就是先做三方面「功課」。心法二,就是以經典解讀文化。

中國經典如《論語》,流傳二千五百多年,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當中玄妙,就是《論語》的內容哲理,就是教大家做一個君子的「經」。經者,徑也,就是路經;以現代話來說,《論語》是教大家做好一個人的路徑!《論語》內容精闢,言語簡潔,都是關乎生活,人性,生命的境界,提供處理生命中問題之圓融提示。人性、生命從來不過時,所以《論語》從來不過時!更放諸四海而皆通。日本知名企業家澀澤榮一及稻盛和夫等,都以《論語》為管治企業之法,而創造企業神話!稻盛和夫更著書立說,敘述他如何以《論語》管理而化解了崩盤危機!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特別到孔子家鄉曲阜,拿著《論語》說:「這本書,我要好好細讀」。

   (網絡圖片)

讀書畢業、有知識、有學歷、有良好的職業,就會做好一個人嗎?!事實並非這麼簡單。有高學歷,但有沒有接受過「做好人」的教育?是否好人,不是與知識、學歷成對等的。如果思想、言行,跟道理不相應,學歷更高也是枉然。

讀經典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言行、見解、發揮智慧。筆者自2013年開始在國際經典文化協會跟隨老師學習《論語》,有幸受教而常記著老師所說:經典文化,不是只是拿著來讀的,不是放在書櫃的,不是讀一百篇就「高人一等」的;經典文化,是應該用、行於生活的。生活包括工作、與家人、朋友、工作夥伴等等的溝通、處事。讀了甚麼,就看你用於生活行為表現了甚麼。

 (網絡圖片)

早前與上海工作的朋友交流,她說香港有一個連鎖食物品牌在當地開了專門店,但就是硬將香港的一套營運模式,一成不變的應用,完全沒有嘗試本地化。對土生土長的國內朋友,當然是格格不入的,對銷售及品牌發展也有影響。朋友慨嘆說:畢竟香港只是一個小島,不過八百萬人而已。上海人口是香港的三倍,硬將香港那一套放上去,無視本地生活文化,其中意識,好聽的就是「自我主意」,不好聽的就是「自大」。市場那麼大,你不去融入本地文化,難道要二千萬人在他們的「地頭」重新學習來配合你嗎?

以上事件,關乎對人的行為處事,特別是在異地,如果欠了對當地的理解及尊重,那就很難達致通達圓融。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靈公第十五)。大概的意思就是:子張問孔子,到外地去(「行」)該怎樣做?孔子說:「說話忠誠守信,行為篤實尊敬,即使到了邊陲之地,也能夠通達。說話不忠誠守信,行為不能篤實尊敬,即使在本鄉本土,也能行得通達嗎? 」這就是《論語》的哲理:到外地去,懷著尊敬之心而行,事情自然暢順,否則便行不通了!

《論語》另一句:「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第九)。孔子教導,做人要杜絕四種弊病:不憑主觀意願,不以事為必然,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

如果能記著幾句經典,實行於生活、工作中,多點尊敬別人、少點自我獨尊,相信對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可以更通達,生命更圓融。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職場共融】中港工作溝通心法之一:先為你的社交平台做準備,須從3方面入手!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企業找我們提供培訓項目提出一個要求重點,就是如何令香港與中國內地同事溝通得更順暢,減低誤會。之所以有這個情況,很多時候是因為兩地文化、生活方式及視野都有大不同;希望大家在互相包容下工作更融和。

早在十年前我與一些國際品牌做形象顧問及推廣,已觀察到香港與內地合作交流的工作人員,總有些因地域不同、文化差異所出現的溝通問題。所以,要兩地人工作有互相理解及包容的狀況,也得要知己知彼,從文化及生活模式多點準備。

相信大前提、首要重點,是接納中國文化。這裏所指的中國文化第一基本是認同。如果不認同,或有排斥,那就很容易衍生誤會,勉強下去只會蹉跎大家時間;或可預計兩條路可走,一是離職,一是調職;乾脆俐落,大家不浪費大家時間。

除了接納,還得要做點「功課」;「功課」可分為三方面:

第一:多參考內地的資訊平台

資訊世界,無遠弗屆,從第一點來說,多參考內地的資訊平台,包括網易新聞、騰訊新聞及視頻、搜狐、新浪、鳳凰、今日頭條、百度、芒果TV、QQ音樂、喜瑪拉雅⋯⋯;這些平台,都足以讓香港的朋友們從文字及影音方面,對內地文化、文字表達、事情發生、一般的觀點角度,都可以有初步基本的概念;同時也可多注意跟自己行業的人與事相關的資訊;有助增進認知社會事務及生活文化。

第二:開設內地常用的社交平台

開設或多使用互通的社交平台,例如抖音、小紅書、嗶哩嗶哩、微博、微信、微視、影音號、微信公眾號⋯⋯;每個帳號都有他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從中學習一下不同社交平台的運作,另一方面大家可以互相有效聯系,當大家在共用互通的社交平台,心理觀感上是多點接近及親切;減少那種互不相干的距離感。從這些社交平台的標簽或hashtag的方式,多用的時候就會較易明白是甚麼概念,也會繼而增加熟悉感,使用的時候會更易掌握及投入。

    

         

 

第三 : 觀看部分內地的電視綜藝節目

國內不少綜藝節目都可以讓大家足不出戶而知更多,包括科技、工程、地理、人文、歷史、旅遊、演藝、歌唱⋯⋯統統可以看得到!例如《航拍中國》,即使一年都不能出門,但這節目的航拍讓大家眼睛去旅行,加上美不勝收的風景拍攝,大有得著!另外,《中國通史百集歷史紀錄片》也是一個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再重溫中華道路的重磅佳作,用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我們只是動動手指就可以欣賞及學習;還有大大小小的演藝節目,如果沒看過《聲入人心》,也不知道原來中國的美聲水準之強,令人拍案!如果不看過《我們的歌》,也不知道原來中國有一位空靈美聲與流行結合的歌唱家周深,與香港熟悉的李克勤擦出了很多精采演藝火花!如果不看過《青春環遊記》,也不知道內地綜藝節目之趣味水準,當中還有綜藝之寶、近期以執導電影《你好 李煥英》成為全中國最高票房導演的賈玲⋯⋯以上所提的都只是小部分例子,雖然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最少可以反映了在生活及文化方面是接近的!大家都是在相近的氛圍下呼吸著相近的氣息,這些點滴,也讓相互之間多了點接近的感覺及話題。

  

(以上皆是網絡圖片)

以往,是內地常向香港取經,隨著內地的飛速發展,包括智能科技生活、環保、素食、物流運輸、科技交通等等;相信未來香港向內地取經的機會會更多!為生活開拓更多新認識或工作機會,多認知及投入生活文化,為你的社交平台做多點準備,也可為自己跳出舒適帶,激活新思維新視野!共勉!!!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筷子禮儀】正確揸筷子能彰顯商務社交文化修養?筷子文化你懂得多少?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經常在一群4-6人一起食飯的時候,總發現至少有一個人不懂拿筷子;縱使在本地出生成長至完成大學的學業,當中也真有不少不懂拿筷子的個案。這裏所指的不懂是手持筷子的姿勢不正宗,只是勉強可以「拿著」筷子,這不單純是夾菜靈不靈活的事情,而是反映了對筷子文化缺乏認知的行為表現。特別是當與中國的同事們商務往來,是否識食、識文化,從用筷子可窺一二。不想失禮又不想失形象分,宜好好「修正」!

為企業做人員培訓,其中一個項目要點就是關於中港同事的工作交流,往往因為文化不同而鬧出誤會!有時看似事小,正正要說「勿以事小而不為」,如不對症下藥糾正,誤會就會累積而愈積愈大,大家溝通暢順,做事更多理解及包容,成效會更好!

民以食為天,食,往往是拉近陌生人關係,又加深相識朋友的友誼。不少生意及關係都在「食飯」過程中進行。不少中國人特意去學西餐餐桌禮儀,但是中餐飲食的禮儀大有玄機及文化;如果你的商務及社交文化禮儀卓越,人脈及社交都會是大贏家!

以筷子為例,正就是中國飲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食具之一;對這方面的認知更不容有失,更可以是你與西方朋友社交的大好話題!

筷子,源起中國,蘊含了民族廣人倫重家庭的文化精神。反觀西方習慣以刀叉用餐,以致出現了分食文化。中國人的餐桌上不會有「刀光劍影」,因為刀刀叉叉的晃動及撞擊聲音,比不上一雙筷子的文化威力和溫和安靜;一眾賓客圍桌而坐,筷子正是進餐時促進人和人之工具之一。吃飯的時候,主人為客人添菜,晚輩為後輩夾菜,氣氛和樂融融的。每逢佳節,桌上佳餚,家族幾代人舉筷,除了品味美食,同時閒聊家常;同時,也蘊含長者先幼者後、尊師重道的禮儀。

  (網絡圖片)

所以,有些老闆在聘用人才的時候,會刻意安排準受聘人才參與飯局,見微知著,從中觀察這位人才在禮儀方面做到甚麼程度,從而引申認知這個人是否言行一致;自然流露的行為舉止最能反映個人的本質及文化,比起一般書面寫的履歷、煞有介事的一問一答方式,更有實際性的觀察及接觸感受,這過程相當值得!

想中港同事們交流和諧共融,提升自己的社交禮儀文化力量,宜知己知彼,宜對筷子增加多點認知。畢竟筷子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了先人智慧;既可促進家族凝聚力,也體面地進行商務社交交流。

以下的筷子文化,令你懂得用的禮儀,也懂得與人作文化交流分享:

1.  筷子,從前古代稱為「箸」。

2.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天圓地方之意;

(網絡圖片)

3.  拿筷子的時候,筷子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頭輕輕拿住及運用;拇指與食指在筷子上,拇指剛在食指中間,穩定運用筷子上的力量;中指在兩根筷子中間作為承托,無名指頭及小指在筷子下,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

(網絡圖片)

4.  筷子是可以靈活運用的,一根為主動,另一根為從動;主動為陽,從動為陰,此為兩儀之象。也有說上根筷子就是陽,下根筷子就是陰,上陽下陰之意。

(網絡圖片)

5.  傳統筷子是七吋六分的,正是人的「七情六慾」之含義,前人先賢在製筷之時不忘提醒大家要珍惜萬物,不可浪費;吃飯要節制,不應過分或縱慾,食飯七分飽就好。

(網絡圖片)

6.  筷子是一雙的,包含太極和陰陽的理念。中國人遵守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為二,這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中國人講究合二為一,陰陽結合。

(網絡圖片)

7.  據說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從前人們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雙筷子,有甚麼毛病都能自己搞定。

(網絡圖片)

筷子中可以找回睿智、儉樸、明禮、愛和平、重人倫、尊天敬地的文化根源。

學懂正確手持筷子的使用,繼而多注意學習餐桌的禮儀如知所先後、顧及尊卑等態度行為;配合前人早就提醒不應縱慾,適度節制的飲食之道;加上履行現今世代的惜食、不浪費的飲食文化;相信這種人文素質,良好人緣就不只在中港關係之間才有,而是放諸四海皆融通!

(網絡圖片)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