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服當時興!古雅衣著配合優雅舉止,從眼神到舉手投足,5個練習氣質大提升!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最近看到一段短視頻,數十位年青男女穿上漢服,在深圳人來人的熱鬧商場,以高姿態作出「漢服巡禮」,惹人注目,大大提高了路人對漢服的注意!(參考視頻)

儘管一方面有人大力提倡旗袍為中國女性服飾的代表,但是,另一邊卻有不少人在大力推動漢服,近年在不少地區都有漢服巡禮,能惹起關注,相信是第一步吧。有人堅持漢服才是中原華夏的服飾,漢服的設計理念大有傳統文化及歷史的內涵,要傳承,得要抓正統的傳承下去。

記得以前往中國旅遊,景點中有些小攤檔,讓你穿上古代的服裝,可能是蒙古服,或雲南的小數民族服,也有皇帝皇后服,讓旅客在旅遊期間穿上過過癮。不過這些玩意,在當時的環境,純粹是生意一樁,也沒甚麼文化理解可言;當然也沒法提供髮型、化妝及飾品的配合;舉止儀態,更加未必掌握到位。對認真的朋友來說,總覺得那些效果不倫不類而不參與,真是玩也玩得有態度:要是不穿,要穿就要全套配合。

             

最近有些朋友也有興趣穿上古服,感受一下往昔古人的生活感、美態感、儀式感。當中考究的是身上所穿的古代服飾是屬於哪個朝代哪家哪派。中國傳統服飾當中,以漢服為代表,其次是少數民族服裝,當然少不了最近代的海派旗袍,或京派旗服;還有一般立領唐裝,甚或一些新派設計的漢服、旗袍。朋友為了一嘗這個風采效果的心願,髮型化妝及服裝得要靠別人,眼神表情、舉手投足的配合最需要靠自己!

為了「入型入格」,為了從這個「造型」能看到不一樣的自己,為了與古典服配搭後不會有「違和感」,有朋友特意來補了幾堂課。好些朋友平時沒有跳舞或不懂擺形體姿態,身體難免會有僵硬的表現。如果想在最短時間內練出柔韌度,與古雅服飾配合的「氣質」,有以下的重點,值得有興趣的朋友練習練習,即使不為拍照,對平日的舉止儀態都有氣質感的提升!

練習以下動作,要以柔和古雅樂曲配合,隨著節奏,藉著身體對音樂的自然反應,從而自己對身體發出訊號,這個練習在輕鬆自娛的狀況下做最好,不用擔心花式或正確性,重點收益是練習放鬆及軟化動作,啟動到身體的調節能量:

眼波流轉 :

眼神要柔和中帶靈活,練習無論對任何人都微笑說話,不語時以轉動眼珠表達;做多了,你會掌握到眼中帶絲絲笑意及眼波流轉的運用。典雅的服裝也比較含蓄美,眼神要懂得微微向下,也是一種謙遜的展現。

柔手動作 :

手掌手指也要運動,中指及拇指貼著,多做提腕、繞轉腕等動作; 另,手指及手腕以柔軟姿態繞360度轉;又或以雙手手腕合起成蓮花狀,再以360度轉動。這些動作幫助手掌及手指姿態柔軟及做出古雅形態。至少拈著茶杯時手勢也會顯出你的氣質。

         

擺動手臂 :

兩臂左右平衡擺動,隨著帶動手掌同時向左擺及向右擺,或以大雁飛的轉動;雖然不是跳舞,但舞動扭動都可以令身體變得柔軟,減少僵硬形體姿態。因為攝影的時候,你可以多做一些動作,攝影師可以從中捕捉,比刻意「擺」出來會更自然。

          

扭動兩腿 :

由腰胯到雙腿,都以S形的擺動;練習的時候,可由頭、頸、手臂及手腕、到腰腿,轉動練習,身體需要訊息指令及適應。

提腿踢腳 :

打開雙臂,提腿至腰,腳尖向地;小腿前後踢腳,腳尖向前;這些動作都會增加衣服飄動的美感。如果平時沒有練舞習慣,屬急就章的話, 輕輕提高大腿,腳尖指向地,兩手一高一低,兩腿一前一後,都較容易避免硬繃,做出美態!

(*** 以上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中國服飾在崛起】從旗袍演變,看東西方文化博弈過程!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上期提到「中國服飾之美」的時裝秀,因為夾雜太多西方文化及設計,引起爭議。

那到底甚麼樣的衣服,才是代表中國服飾?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漢服。漢服經歷了四千多年演變,以平裁(平面裁剪)為重點,以 T 形平面結構為漢服的根本;上衣下裳是漢服特點,以右衽為正宗,左衽為蠻夷之服。論語有這一句: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簡意是指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要披頭散髮,衣襟向左開,淪為夷狄臣民了。)

《小道可觀》劉育紅:「漢字的『衣』字屬象形文字,上面的一點表示人的頭顱,點下的一橫便是平展的肩袖。無論歷代服裝的領襟款式與裝飾風格如何變化無常,『T』字形的連肩平袖結構貫穿了五千年的中國服裝史,並輻射整個東亞文化圈,具有高度的連續性與統一性,以標誌性的大氣端莊,成為中國傳統服裝最基礎的結構特徵。」

 

(圖片由作者提供)

或許有人提到中國服飾就會想到女士的旗袍,或長衫。長衫、旗袍的初期裁剪,也是「T」字形的連肩平袖結構。當時男士穿的長衫最明顯看到「T」字形剪裁;女士為了要保家衛國也與男性看齊,當時的五四運動,就見不少女性走上街的時候,都是穿上與男性無異的長衫。

(以上圖片由作者提供)

長衫、旗袍為甚麼後來變成剪裁修身緊窄,盡現女性婀娜多姿體態的服飾?本來傳統旗袍裁剪技術的核心所在,是體現了中國工匠的智巧;但是,傳統旗袍工藝是否被淡化?被取替?有分析說這原來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博弈過程!

(圖片由作者提供)

根據《小道可觀—民國旗袍裁剪法研究》(劉育紅)中提到「旗袍是上個世紀最令人矚目的代表性中國女裝,既保持了民族性,又符合時代要求,是基於傳統的創新經典。民國時期的旗袍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變化,其服裝結構由中國傳統的平面結構逐步演變成為西式立體結構。本文從裁剪法的角度對這個演變過程進行分析梳理,闡明這並非是一種技術的進步,而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博弈過程,其中的利弊得失在今天值得我們重新反思。清末的滿漢女裝互相融合,取長補短,產生了今天我們所說的旗袍,它是民國女性自主的選擇。旗袍在初期延續了傳統的「T」字形平面結構,衣身正中有中縫。民國中期的改良旗袍是旗袍發展的高峰,無論是款式、材質、工藝,還是普及程度、國際影響至今都無法超越。它在保持平面結構的基礎上取消了大身的中縫,這一關鍵性的改良是這一時期旗袍裁剪技術的核心所在,體現了中國工匠的智巧,是今天的製衣技術無法達到的。後期的旗袍已經脫離了傳統,變成了一件保留有部分中式符號的現代服裝。」

(以上圖片由作者提供)

旗袍本來是清朝滿州旗女袍服,所以嚴格來說,旗袍不代表華夏民族的服裝;只因近百年來,特別是大量電影反映了二三十年代、法租界的上海,當時旗袍都把平裁掉棄,取而代之的是修身緊窄、盡現女性婀娜多姿的體態的剪裁;那時又是燈紅酒綠煙花地交際花最愛的著裝,令到一些名媛淑女也不甘示弱,大家閨秀一樣穿上修身旗袍,也來媚態一番。旗袍的媚態魅力成為社會交際場合的身份服飾,曾經一度也是當年時尚女性上班服之選,又有香港的選美活動指定為必穿的服裝,還有食肆將之變成制服來吸引食客等等都將旗袍推波助瀾;後現代也沒有執念於傳統文化;彷彿約定俗成,所以旗袍才會被民間聯想為代表。

(以上圖片由作者提供)

有堅執文化傳承者,從來不承認旗袍納為中國華夏文化服飾的代表。認為旗袍只能說成是近代歷史出現過的衣服名目之一種類,不能名正言順代表中國服飾。傳統漢服文化意涵更博大精深,只是款式及功能畢竟與現代生活,特別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確有違和感;要將漢服普及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甚至國際舞台的選擇,可能需要現代工匠的變奏,還可能需要漫長的道路。

(以上圖片由作者提供)

新一代的中國設計師在近十年已陸續在國際時裝展上佔有席位,他們如何把中國服飾展現於國際舞台上?當中又有沒有可以傳承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實際理念、學問精萃?暫時難以定論,不過,相信至少有一種近代服飾的意涵是豐富又別有意思的,下期再跟大家分享。現在搜集了一些中國新一代設計師作品圖片,看看他們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的中國服飾的意念。相信新時代中國服飾還是在演化過程,大家可以靜候有心有文化意念作品的百鳥爭鳴的興盛!

 

(以上圖片由作者提供)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