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面試】衣著是個人「名片」,5大見工打扮重點!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朋友的公司近期有職位空缺,招聘之後,進行面試。她作為主管,以為在這艱難期找工作或轉工作都不容易,來見工面試的應聘者應該比較認真。事實卻令她「意外」;因為來面試的人,表現仍然未脫離「滿不在乎」的性情。就以打扮著裝為例,未有COVID-19之前,來面試見工的人已經不算打扮恰當,現在因為COVID-19打扮方面更是馬虎得不能接受。這一次的面試,也就令她大有感觸。

聘請的職位,本來是一份行政文職的工作;來應聘的人當中,有人穿著如家居服得的汗衣,十分隨意的便裝褲,還有的是隨意穿上的平底Lofa,顏色也非常之沉悶,毫無朝氣生機感!這一身的裝扮,令作為主管的這朋友,對應聘者的印象大打折扣!心想:雖然COVID-19每天仍得要生活、工作;能夠保住飯碗有糧出已經很不錯!如果有見工機會,不是更要好好珍惜嗎?但是來應聘者表現,就說著裝為例,卻是一派「馬虎」、「不在乎」,一副「無可無不可」的惰格;這一身打扮,是個人「名片」,也是一種形象「訊息」,這訊息直接送到面試官的眼裡,於是就會產生這訊息背後的「認知」;是態度及性格的呈現,未開口說話,面試官已經心中有數。難道還會有人天真地認為他朝正式上班的時候,會穿著得合乎應有水準要求嗎?換個位置想想,連面試的自己都看不過眼,怎麼放心聘請?

朋友於是向我點題要求,提出因應COVID-19分享一下如何因應疫情改變著裝, 而仍然可以保持恰當的著裝?

疫情下,很多人要在家工作,於是不少人起床之後就一直穿著睡覺衣服,或家居服,鬆鬆軟軟的,貪其舒服,但就因為太舒服,又不用見客不用見同事,在這環境下,容易影響個人的警剔心、自律性及習慣於這種「無拘無束」氛圍!如果長期下去更會影響日後的工作表現!奉勸大家在疫情生活,在家工作,不要放任自己貪舒服!!!聽過「愈快樂愈墮落」這句話嗎?實在有其道理的!疫情下,最大前提是要經常洗手、消毒,全身衣服鞋物等都得要噴消毒劑;衣服也比平常洗得更頻密;儘管大家每天很忙來應付疫情,仍然有工作的,真的要持一份感恩心,保持個人心情在如常甚至積極狀態,做好自己本份,包括著裝!這些日子,雖然幾乎不需要穿正裝,但是穿便裝也要有精采便裝的格局!千萬別讓自己沉淪於過分隨便,隨便到他朝難以「翻身」;常言道:學好要三年,學壞只要三天!請對自己精明一點!別讓自己建立多年的品質形象毁於這疫情之下。

疫情生活新常態,怎麼穿才好?我認為大前提是選擇以下五大重點:

1.   保持衛生及有健康功能品質感的衣物

2.  保持開心正面、積極愉悅的色彩能量

3.  保持令你不會墮入過分鬆懈過活的服裝剪裁

4.  保持令你容易消毒清潔減省麻煩障礙生活心情

5.  保持自我要求、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視覺魅力量

那麼,實際又如何做?男女都可以這樣考慮:

1.   物料方面—可以選擇物料光滑、不易黏塵、易抹洗、易清潔的、簡便又時尚的服裝,最外面的服裝配搭最為關鍵,時尚運動系的衣服易洗易乾易穿的,可以是多元配搭,這時候值得多穿!

2.   顏色方面—挑選讓你感覺到和諧,例如駱駝色、米白色、杏仁色、充滿和樂氛圍,又或令人精神有振奮作用的服裝;滿滿愉悅力量!可選藍色配搭黃色、白色;粉紅配灰色、綠色配白色、灰色、紫色選搭黑、白,灰等都很有風格;黑、白,灰色可以加另一個強烈色彩、或多色的披肩、不同色彩的帽、包包、腰帶、鞋等物件。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3.   剪裁方面—直筒上衣比寬鬆大衣來得合乎格局!配直筒長褲,加件中長或長外褸,容易穿,容易百搭,盡量要求自己的便服有格調但又不會表現得過於無要求!

(網上圖片)  

4.   鞋飾—方便多穿性的時尚便鞋,款式簡單時尚,能百搭的就最好!簡直可以一鞋走天下就最方便。

5.   愈少累贅飾品愈好。但偶爾戴個令自己看來顏值加分的口罩也不妨多戴,刺激自己多點好奇心多點愛美心,心情會好一點,人也年輕點,生活繼續積極點!

(網上圖片)

讓自己保持不鬆懈,保持高質素,他朝回復正常的生活的時候,那就可以看到到時要力爭拼搏的話,總有一班如上所述的精進者應付自如,一群在惰性下生活者會被漸漸淘汰。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異地文化】 移民外地生活不可不知的文化差異!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在餐廳,聽到以下的對話:

甲:我太太想移民。

乙:移去哪?

甲:可能英國。

乙:想走就走咯。

甲:問題是我不想。

乙:為甚麼?

甲:我倆其實已經無甚麼好說,去到哪邊又沒幾個朋友,又沒甚麼好吃的!在外國沒有我最愛的火鍋啊!難道經常走去唐人區,又或者晚晚在家煮飯食?!!還要在新環境花時間從頭來過!那是甚麼生活?!!!我不想將時間這樣過,不值得。

乙:是的啊,我覺得自己好幸福,香港甚麼都有,雖然仍有不足,仍有深度改善的地方,但是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問題!我覺得香港好的地方已經不少!比外國很多地方都多!我珍惜我有的,不去想自己沒有的,好知足好滿足,以後通關還可以閒時返內地接觸一下新科技!新建築新事物太多,太吸引了!

甲:就是咯,我在香港想做甚麼都方便!想食甚麼都有,尤其是我最愛的打邊爐!可以出來「吹吹水吹吹風涮涮鍋」,多好!

乙:對啊!以前的移民就真的是出入不平安、食不飽穿不暖,工作無門,才惟有無奈出走,我們活得好好的呢!不過,人各有志!你同太太做好心理準備就重頭來過吧!

甲:我才不想!!!

⋯⋯

想起自己當年到美國生活,讀書,工作,接觸過好多不同的人,遇到好人好事也不少,幸運開心順利事也接二連三。按理我應該留下來生活工作;但是,我沒有這個意欲,因為那不是我的文化喜好,也就不是我的根。以有限所知,不少外國的當地華人(土生土長的除外)總是生活活躍於華人區,日常語言不是廣東話就是普通話,幾乎不用說英文或當地語言,都可以長住數十年;以我所知,他們的生活文化仍然有中西「壁壘分明」的差異,因為融不入,自然就會與自己「同聲同氣」者走在一起。西方人一樣,覺得與你(東方人)融不入,而且這是他們的「主場」,也沒必要與你「融入」。我那時就好奇,大家可以是朋友,可以客客氣氣的相處,但為甚麼融不入?生活同時在探討,平日生活、工作、與人接觸時,也會探討,為甚麼融不入?後來,比較明白的是,雖然都是關乎兩地的不同生活習慣、成長氛圍、學習方式,經濟發展⋯⋯;但是,歸根究底是文化,根源是文化不同,以上的狀況甚麼生活習慣、成長氛圍、學習方式、經濟發展等等,都有分別有影響。

就說打邊爐這種生活日常,只有中國人才會以火鍋(廣東人叫打邊爐)來作餐食,西方人傳統飲食文化是沒有火鍋(打邊爐)這回事。只是後來會偶爾因工作應酬而參與,或是因為日式的sabu sabu流行而參與。以我認知,這是文化,也是民族的根的分別。西方人無論午餐或晚餐,都是自己個人「大碟」,個人餐就是,可以說是「各自為政」。你最好不要碰他們那盤食物,甚麼分享,想都不要想;西方人普遍不喜歡把食物夾來夾去,分來分去;他們喜歡自己處理自己盤上的食物就是,這對他們來說是最感覺良好的,衛生又安全的。他們所做的所想的,都與西方文化有關;西方人愛自由,愛自己,愛甚麼事都要計算自己的權利;但少有說到義務,少有說到為人付出;所以他們只提出有感恩節,卻沒聽過有「報恩」這個字彙。中國文化不是說感恩的,是說「報恩」的;報恩,即報答恩情,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恩情有很多,報國土恩、報父母養育恩、報救命之恩、報伯樂知遇之恩、報老師培育之恩等等。中國文化從來都是教人知恩圖報是做人的優秀品質。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因疫情關係,大部分西方人在初開始的時候,搬出各樣理由都是以自己做出發點,都不願載口罩!到逼不得已才戴上,但仍然有西方人士似乎大無畏寧死不從。這是他們的文化的根。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火鍋,流露出一種文化底氣;中國人喜歡圍爐,喜歡一家人一起吃飯,閒話家常或聊聊天;即使一起舉筷吃火鍋(註*),一方面大家感到溫暖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家一起是一致的、團結的;有一份共融的意涵。中國人飲食文化及生活態度偏好於有好的食物及喜樂事,都喜歡分享出去,例如每家每戶有女兒結婚就會向親友分發嫁女餅;有小孩出生,就會向親友及工作間同事分享薑醋紅雞蛋等等,都是喜歡分享出去的,因為這樣要聯誼見面,都是喜歡團聚的!所以疫情來了,就顯現了文化的根!勇氣加果斷地二話不說把武漢封城,大家同心團結切斷源頭,做到了;早前石家庄封城三天,為千萬人做測試,查出源頭,做到了。大部分香港人也清楚知道有需要戴口罩(早期因缺貨而排隊搶購都要買),即使載口罩不是很舒適的事,為保護自己及家人,甚至鄰居、社區、同事、朋友⋯⋯,都會二話不就戴上,是顧己及人的文化形象。畢竟大部分香港人是中華民族後代,這個根是有的,紮得較弱而已;希望將來可以轉弱為強!

因以上兩人的移民對話,也就想起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及形象。這些,都是切切實實的生活形象,相當值得三思及探索。

 

註:*源於遠古華夏民族以水或湯導熱鍋来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生命提升】4個生活技能,開展「轉化旅程」!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有沒有發覺,以往總是在一年的年底就規劃未來一年的大計及部署。但是,到了這個年的日子盡頭,有幾多人的計劃部署是完全地按步實現呢?相信實行是有的,實現,未必。這種生活態度,在過去數十年似乎都是「理所當然」。2020終於來個生命說法,告訴世人,世事沒有必然不變的軌跡,無常到臨,亂你陣腳,那就是要把生命從生活中學習,領受書本知識及歷史資訊都幫不了體會來得真實!活在當下的生命教育就在此刻!

不尋常的2020, 無國界、無地域、無種族、無派別、無階級、無富貧、無性別、無年齡、無分別地共同面對同一個疫情問題,這不是為大家的生命說法嗎?!不妨跟自己說一聲:「幸福了」(普通話常有一句「辛苦了」),不辛苦,是幸福,因為,還在!還在之後,會有甚麼啟示或行動?

在形象培訓工作中,經常分享一個重點,就是談個人形象,大致分為三大方向!

第一:有人喜歡重點修外在(著裝、儀容、打扮),

第二:有人著重修內在(例如心態、禮儀、行為);

第三:有人終極目標是提升個人修為個人素質,就是內外兼修,動靜兼養,終身有份「美的修行」的意願!

對形象的要求,人各有志;以上三項方向,各有道理方法及執行。但是共通點就是每個目標意願,都是一場「轉化」旅程。轉化,是令自己如同重生,發掘、發揮最好的自己。未來的日子裡,有理由相信,生活更要隨時接受無明的挑戰再臨,個人要掌握「轉化」之速度及能量!無論是哪個方向,相信都可以考慮把以下的轉化旅程加到自己的生命成為內化條件,隨時用得著!

轉化的旅程中有四大生活技能,必須自己做,包括:

1.喚醒自己與天地萬物共鳴共震之敬心人是比植物與動物都「高」,原因是人才是頭頂天,腳立地的,人有三魂(註1),包括生魂、覺魂、靈魂;動物只有生魂及覺魂,植物只有生魂;所以,人是更應該要懂得敬畏及愛護天地父母,與大自然和諧共存;減剎減伐減浪費。

2.燃亮自己可自行修復身體健康的意識自古就有道家的辟谷養生自癒力氣功,之前在本欄就說過每人都宜「一功旁身」。手中要有可以令你身體保持和諧、平衝、健康、強大自癒力及抵抗力的養生方法。

3.執行起居飲食應怎樣選擇的健康方法飲食要適度、和諧、平衡選取食物營養也要理解自己身體的不足及吸收之需要。單方向式的補充營養品又是否適合你自己等等,都宜慎思慎選。

4.掌握自處自覺自省自律的生活之道學習與自己相處,不是等於要你過孤單孤獨的生活,而是要能讓自己有這份能力能耐,縱使要自己一個人過日子,不是問題!自覺性強,自律性高,隨時可以從容面對這些時刻,減少造成麻煩;時機合適,又隨時可以與夥伴們聚會!活得灑脫活得自在!

 

2021, 盛載希望到來,努力繼續啓航!不敢祝一帆風順,但願各位有能力乘風破浪!將以上四大「轉化」成為你的生活「夥伴」,相信大家不只是形象UP!生命也有提升!我在這裡祝願大家未來歲月裡健康平安!少煩少憂!多和多樂!身心康泰!吉祥如意!活在當下!活得精彩!

(註1)明代傳教士利瑪竇的論述及道家的說法是:

  1. 植物僅有生魂。草木依類而生,依期而長,但因為沒有覺魂而不能趨避。
  2. 動物有覺魂、生魂。不具靈魂而不能推論義理,應供口腹,致人恣殺,全無不忍之德。
  3. 人兼有三魂:生魂(象魂):主宰生息,代表生命能源,能對環境產生反應;覺魂(識魂):主宰意識,代表自我,能夠思考、感受與記憶;靈魂(主魂):主宰靈性,代表智慧,能明善惡、通曉萬物之情。生魂與覺魂,百年都滅,唯靈魂百年不滅,五常百行,皆從此出。惟人可以知古今,察天地,窮事物。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