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从李克勤与新生代合作看两代相处要诀!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最近朋友圈热话讨论大家因为疫情而经济衰落,工作生活似乎在乾坤大挪移。之前提过有飞机师转型做巴士车长,有运动员做着送外卖的工作。做生意的经营惨淡,有些已结业,有些就差不了几步就要结业了;有专业人士也因为前景不明朗,为了生活,也迫于无奈转型了,有本来是公司老板,为了生活而转做被认为是低阶的工作,只要有工作有薪金,已不再计较了,愿意“放下身段”接受新工作。

到底,工作转型,放下身段,“自尊”这一关会不会很难过?那就要看你对自己这个“我”看得有多大。如果把“我”执着放得很大,或者不肯“放下”一下子,就是觉得自己下不了台,想象以前万千宠爱或高高在上,而现在却是被指派怎样怎样;但是只要心念一转,这一刻的转移,不一定永远的,世事不断变,就看成是生命有不同插曲,有不同的学习课题,以欢喜心、感恩心面对,可会是另一番境界!

所以,很想引用去年开始在演艺圈中大放光芒的“天作之合”来说一下两代沟通的实例技巧,也是“放下身段”的一个强效例子。一个是来自香港、已是乐坛的神级歌星李克勤,另一个是来自国内的新生代、被形容“周深不红.天理难容”的周深。2020年初的时候,两人在节目“我们的歌”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合唱,因而被誉为“神仙组合”!另一方面,他俩在台下的互相交流、对谈、调侃的片段,充满欢笑,也显示了值得细味的两代相处之道。

(网上图片)

李克勤在香港几乎无人不识,也是“神级”歌王!但是,克勤与新生代周深(当时仍未算红,今年初却拿下2020腾讯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了)之间,完全看到克勤没前辈的架子、没有尊贵歌王的姿态,带点不在乎,放松自如,与后辈周深一起练习时,看似漫不经心却又非常认真,两人互相取笑,例如周深平时不运动的生活;他们自然得没有辈份的阶级感,也不会有“教”新人的口吻;周深也是高情商的实力派;两人擦出很多自然、快乐、有趣的对话火花!也很奇妙地透出一种愉悦的气氛能量!

 

当他们在练习讨论表演事宜的时候,作为前辈的李克勤指导周深广东话,不懂广东话的周深自然说出不纯正的发音而引发笑点;而周深也在表演节目中直接取笑李克勤的普通话,李克勤完全没有黑脸或不悦眼神,反而也会自嘲说笑、或无言却又笑得甜丝丝的,很自然地流露了他们之间的沟通,充满相知相惜的融洽和谐,没丁点“违和”感。

(网上图片)

(网上图片)

那就从他们的沟通对话及交流解构一下,这充满参考值的两代沟通技巧有什么元素!克勤五年前也参加过国内节目,以蒙面方式演唱;明明是众人认识的天王,放下歌王身段,配合游戏的规则,还在台上被评判“品评”;如果觉得“委屈”就不会来,也不会有机会在观众面前了;但克勤依然表现超专业水平。当与新生代歌手周深合作在《我们的歌》节目,没半点“纡尊降贵”的味道,以行动示范了“放下身段”的气度;虽然台上演出已相当丰富,但完全不会有“老油条”姿态,相反充满年青活力感、不会有“乐坛前辈带着后辈”的“老大”风格,大家显出了对等的、认真工作却轻松驾驭!整体表现上,克勤也没有说教,没有大放做人道理;他只是配合环境需要,配合对手状况,无论话题、眼神、表情、身体语言、对接的谈话,都引导周深将本来的高质素能量发挥到极致!所以,克勤与周深的表演深受欢迎、追捧,在众多大牌对手中脱颖而出得金奖,相信原因不纯是两人神级唱功的火花(所有对手都唱得超高水平近乎完美,无可挑剔);相信更重要的是克勤周深他们俩结合了中港两地、两代不同背景、年龄及辈份、不同歌曲风格,却巧妙地擦出融和又有趣的性情魅力!这份性情奔放的魅力,加上演唱的吸引力,造就了其他参加队伍不可媲美的元素!关键地牵引了大家的欢乐感!

(网上图片)

有时,能够平常心面对,能够处之泰然,能够放下身段,就是一个人能力的境界!克勤周深组合带来的不只是台上演出的魅力,也是性情的魅力,能成为大赢家,值得参考及细味!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蜕变新态度】壮大内心力量,必学精采女主人形象法则!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我为个人女性客户做形象辅导的时候,有些例子是因婚姻问题而来;情绪不好,失去自信,希望可以为她的形象“收拾一下”;有时候我仿佛成为了她们的“聆听对象”及“衣疗顾问”,有些女性的确要以“衣学”着手,从修整外观美的过程来重拾个人的自信。但是这个只是第一步的切入点,真正要梳理、排解及疗愈内心的纠结问题,还得要从个人内心根源“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先要修正自己及强大内心的力量。

2020走到接近尾声,新常态生活也走过了大半年;女性作为自己及家庭女主人,新常态生活的身份及能力也要调适改变!未来需要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正如一句话“不祝一帆风顺,但愿大家有能力‘乘风破浪’”。不止要照顾好自己身体增强免疫力,情商也同样要增强免疫力!

以往,一般女性心理上当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就是爱购物,或约知己大吃来纾缓。新常态生活洗礼过后,不要再走旧路了!是时候需要觉醒,换个新形象就是蜕变新态度!经济及生活各方条件都可能不再是以往的方式,要有能力面对及接受现实,如何保持正念心态,发挥一己能量,做好自己,照顾好家庭,做个精采女主人?!要什么条件?要什么能力?

女性的力量在一个家庭中是重中之重!就如一颗核粒中的核心!那么应该如何做新常态生活的女主人?先唤醒自己有此“愿力”,“起心动念”作为第一步,有“念”之后,“信”自己可以,信之后就是“行”。行,就是行动;方法很多,我提出的是从“食”开始。不过,这个“食”的意思不是走旧路,不是像以前与三五成群的朋友“吃了才算”,烦恼就抛诸脑后?这往吃喝过之后,只是短暂的麻醉自己,深层次内心纠结仍在的。

这里说的从“吃”开始,不要冲动约闺密或亲友外出吃饭欢聚;而是借食的题目,由无到有的过程中,让自己静下来,同自己相处一下,从无到有的整个煮食过程中,体验一下自己内“心”,这个心,你有没有好好认真地听一下?

以下过程的五个点,是可以带引自己静下来,感恩自己以下的“幸福”:

1. 一呼一吸,仍然在自己掌握之中,

2. 生活规律,仍然由自己安排自主;

3. 食物材料,仍然由自己选择决定;

4. 买洗切煮,仍然由自己操刀操控;

5. 烹调上碟,怎样摆碟自己做主;

以下过程的五个点,是可以带引自己反思,心情思绪有大挪移的转化:

6. 可以问自己:多久没有静下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及身体?自己够强大照顾自己后顾其他人吗?

7. 可以问自己:做菜的时候有没有对大自然孕养的食物满怀欢喜心、感恩心?食物链前后有天地人的付出,给予我们生命持续,是否要好好珍惜、不舍得浪费?

8. 可以问自己:多久没有为父母或家人做一些让他们喜欢的菜?请吃饭很容易,付出心力时间的可贵,有没有掉失了?

9. 可以问自己:用了什么心情付出去买、洗、切、煮?有多少人与人之间的爱、情谊渗透在内?

10.可以问自己:过程中当下的一分一秒,自己有多少时候是想着为人服务的喜悦?

以上十点看似简单,但是,做到就真是有心力平衡生活的障碍、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能力了。重要的是平日忙起来,很多事情都觉得“应分这样”、“理所当然”;那么情商“免疫力”就被障碍;借以上十点,却有助跨越境界。相反,珍惜这十点以正面态度,对人对事的态度会每天逐渐有转化。心情的“免疫力”会大增!

如果配合惯持的静坐习惯是更好。

新常态生活要活成精采女主人,形象法则就是从“念”开始,“信”自己可以,借“食”为行动,调好个“心”,加强情绪免疫力。壮大自己的底气。随时预备乘风破浪。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魅力赢天下】魅力三大条件:身、语、意之「语」!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魅力蠃天下:“身、语、意” 之 “语”

魅力赢天下,第一先说「身」的外观及行为魅力,第二要说的是「语」的魅力; 个人的说话表达,简单以「语」来等同,也是魅力的条件之一;话语令人心悦诚服,达到和乐,就是「德」,就是魅力。

同一句语,不同的演绎,令人听起来可会有天与地的差分别,也就是高低手的分别。高手懂得将语句化做魅力!当中的「材料」包括语意内容、用词、声音的运用如高、低、轻、重、远、近、收放、速度、音质清浊厚薄。如果有心善用,肯定是魅力元素之一。

毕竟,说话的内容是重中之重,是魅力持久的重点!佛家有一句话说:「口吐莲花」,那是比喻一个人说话表达的,都是充满善美、温暖柔顺、清香如莲花,就是好言美语,令人舒心愉快,相处和谐。有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伤害的说话,自己都不会要,又怎可以给别人接收?

测试「语」是否有魅力,社交场合及工作场景最易感应到。其中一个必令你加分的「魅力」就是多给人赞美的话语,每天都带着赞美心,是一份好意,也是鼓励;不是要赞到天上有地下无之虚假;而是认真发掘对方正面的行为,简单的赞美;

例如:在便利店买东西,有店员为你指引或推介某些货品,即使你不买,也可以给对方送上一句说话:「你好用心!我会考虑的。」这个社会,家家有求;你的简单一句可令对方开心得到顾客回应及尊重,而你是无形中做就了鼓励,甚或加强对方工作的热诚,抱持希望;这,也是你的「德」。日积月累起来,你自己个人也特别有气质!气场也特别好!如果多些人以这样的心态及说话,语句发出的都是正气祥和风,大家都活得更自在!

如果有考究用词说法,整件事效果会有很大分别。例如日常对某些事会直率的回应「NO…唔得呀…冇喎…唔可以…」;如果大家记着「家家有求」这句话,考虑多一点,就把生活日常当作修炼自己也是好事!不妨换另一方式回应如「抱歉呀,今次帮唔到你,或者有其他我可以帮吗?」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说好话】说话方式反映修养功夫,需累积「功力」!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如何说话不得罪人 ?

同一个意思,以不同的说话演绎,可以是天与地的反差。说话甫出口就知道这个人的形象,是不是有“修养”之人。

  (网上图片)

职场培训中常会碰到要求为学员特别加强“表达沟通”的练习。因为现代常以电子媒体沟通,甚少开口说话,可能疏于练习,企业需要定时为员工“补强”和操练;有时是因为员工与不同地域的同事沟通,因为不同文化及习性,也会出现不协调。例如你要查询某些事,做事很急、性情耿直的人,开口就没有什么客套礼仪话,单刀直接说:“什么事?你讲!”耿直的这一方,予人表现“粗鲁、无礼貌”,但是他未必知道。

  (网上图片)

例如:你本意想表达“你的鞋太旧太残了,不适合上班穿了,要换啦!”;直接说出来有可能得罪人。相同意思以不同说法,是你的选择。既然是选择,何不选一个令人听得懂你所指,又不会像被“煎皮拆骨”的说到最痛点,给人大个“下台阶”?

如果换个方式说:“看得出你的鞋好劳累了,应该让它休息下吧!”这样说,几乎没有人不明白的。当事人既得到提醒但又不会影响自尊。

(网上图片)

想说好话令人听得舒服,大前提是“尊重”、“留有余地”,以“不伤害”为本。又常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不说三道四,不说人家对不对,多以包容心来说话,就是好话;说好话令人不受伤害,就是做好事。常言道:“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的“人言”,一般都不是好话,所以才会伤人而令人畏。

  (网上图片)

说话不得罪人,“措词”是关键。措词是会被人形容是艺术,但更实在又彻底的,是个人修养的功夫!也是反映心态加选择的表现,需要练习及累积“功力”。话说出来令人接受,生活及工作的人际关系都会“愉悦开心”。有“修养”的人,说话不单止不会伤害人,而且更加是令人感到受尊重、会有心安、自在、和谐的氛围!

  (网上图片)

如果有人想说:“噢,你的肚腩都挤了出来……”,“披件外套把它遮住,会好点……”相信“肚腩肉都挤了出来……”这句话明显是“直指问题所在”,“遮住、遮掩”背后有“负面”意义,即是说“不好”才要“掩”;其实,当事人会不知道问题在哪吗?需要旁人指点?一般人都不喜欢被旁人直指问题所在,极可能听得不舒服。换个角度说就是:“考虑过加件外套吗?相信这个部分会处理得更好……”。用“处理”,在意思上不两样,但听的人容易接受,又不损和谐。

  (网上图片)

又例如:你知道对方能力的斤量,但是知道不说破,相反还来把对方的优点放大来称赞,一方面让对方感到受尊重受欣赏,另一方面,你的夸大赞言变相是一种鼓励,对方自己心中也会盘算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你的称赞,如果有自知之明的话,会理解这是一个激发性的鼓励。

(网上图片)

话到口边想一想,以言语帮人也是一件好事。共勉。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修静修心】都市人想活得安心,能动,也要学静!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有朋友说每天有好大量的朋友或群组讯息,光是响应都已经很花时间及精力。事实上,有必要一定要响应吗?一定要回发很多话吗?说话少一点,可以吗?话多不如话少。引起误会的机率都少一点。

多年为企业提供形象培训到现在,经常有学员期待是培训中有什么“玩意”活动!似乎非要“动”的安排不可……

从以上的状况,得出一些体会:都市人习惯了要“动”,单是响应消息,大家就好像一定要“讲、或写讯息”。响应当然是礼貌,但是也有些需要的分别及技巧。要权衡轻重先后缓急,有时回应有好多方法的;忙到连给自己的时间静一下都少之又少或甚至没有,对生活没有能量补给就会衍生问题。

之前也有学员提出过,遇着要开会做presenter,或做讲座speaker,都觉得很难“气定神闲,从容自在”。因为做事太心急,行动急,说话急,明知但做不到慢一下。这烦工作,除了经验是原因之外,处事太急也有影响,所以“难”。

  网上图片

为什么难?因为大家欠了“静”的功夫!要“动”是很容易,要“静”,很难!人,总爱取易舍难;所以大部分人热爱的运动都是“动”的占大比例!归根究底,是因为大部分人从小到大,在家、在学校、在公司,“静”的训练比例较少,形成不均衡。

想活得安心,先要学习修“静”才能修心;需知道,动,很容易;静,比较难。普遍都市人缺乏却实在又需要的,是修“静”,可以在困难的环境情绪中,得到多一点安住自己的心的能力。

现在日常生活无论在公在私的项目,都是普遍的“动”,动,是“分散”及“消耗”精气神的过程,是“输出”的。但是有出不可以无入的,入不敷支的后果会好严重,大家要想想。静,可以助你少点输出,但是什么都不做不是“静”。在道家来说,更要练习气功的“输入”,保存精气神,十分重要!

Still-life hot stones  网上图片

“静”,跟文化有关。西方文化跟中国传统文化大有分别,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学问,都有“修静”;以前的读书方法,更是读完书之后就要“静坐”,当中当然大有学问。学习修静,要知道是“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得”,也包含身心灵方面。但人儒释道三家学问都不在香港的基本教育轨道,“修静”更容易被不明白者用他们的门外知见而将之放入“误区”;所以稍为提出一下都被“钉”、“否决”。

 网上图片

如果没有接触过东方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学问,也不妨从西方科学家发表的资料了解一下。有说精神压力是可以破坏“端粒”“(telomeres)的,能保护及重建端粒,就是推迟衰老的关键;要好好保护减少破坏端粒,还有很多原因;相信懂得情绪的化解收放,懂得平静心神,都是减少破坏端粒的原因之一。修“静”不是呆呆地坐下就是“修”的,要道理方法“学习”,持恒修动静双修,对工作,情绪、精神、身心灵健康、延衰老长寿命等等,都是帮助的基础法门。

         ⋯⋯ 网上图片 ⋯⋯          

动的活动,市面不少,大家生活中也有很多机会参与;近年世界纷纷乱乱,个人更要修心修身,修习静是方法之一。修习过静坐,我个人的体验是令身心平衡,思维更清晰,情绪更易收放及化解,把心安住。学习修静可以有几种方法,大家不妨以作参考:

 1. 学习正宗瑜伽课堂

 2. 学习道家气功课堂

 3. 参加正规静坐课堂

 4. 参加正能量的身心灵课堂

 5. 学习过后才好自己持恒在家练习

  网上图片

6. 掌握过正规方法,自己平时即使入厨房切菜炒菜、在家打扫、插花、弹琴、画画、书法、手工艺……都是动静双修的途径。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身份层次】说话用词有能量,才可以提升身份!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想知道一个人的身份层次,听他的说话,开口就知道。

一个生活事业都较成功、较专业的人,说话清晰、肯定、准确性,往往是他们的共通特点之一,清晰度让听的人直接联想到的,有画面感的。例如讲到地方距离的形容,不会随便形容为“不是好远”,因为听的人就会想“即是多远?”;而是说“开车大概十分钟”,或者说“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加入数量值的形容,相对“不是好远”更有准确性,令听的人心中有数!沟通更清晰!表达细致化,是一般成功的领导、或专业身份的重要元素!

培训课程中,导师说:“或许,大家可以站起来。”30位学员中至少一半人,在3秒内展示了犹疑的反应。大家有点你眼望我眼,到底站起来还是原来不动?之后,导师再说:“请大家坐下。”30位学员,反应动作一致,实时坐下。

这个测试,就反映了说话的不肯定会带来的麻烦,包含“或许、可以”,听的人“模棱两可”,于是表现混乱。

有一次,同一个朋友去餐厅吃早餐。因为套餐内含饮品的,侍应问他,要不要橙汁,他说:“随便”。侍应说:“我们没有‘随便’这款果汁。”

有些人讲说话总夹杂以下的词句:是但、我试下、再讲、再看看、看下点、或者、随便、可能、还可以、都可以、都OK、无所谓、下次、还好、尽量……我们会形容这些都是低能量或零能量“low/no energy”的说法。

在工作表现中,要提高个人的专业或身份,说话就更要有能量,用词就要有确定性;例如引用数量值,也要有立场性;想听的人感受到你的气魄、大度及承担,值得注意。

跟同事进行商讨,响应时总有“哦”,“嗯”,“我尽量”,“我试试”……这种表达,反映了以下几个可能性:不懂、不想负责、不积极、不想承担;这些反应,都同时拉低了你的身份或能力。

同样是要说话,换个方式既可显示你态度的实在又可拉高你的身份,用词要有能量、负责、积极、前进式、有持续性的对话,例如:

1.   我试试,改为“让我处理……”

2.   我未做过,改为“我虽然是新手,但可以边做边修……”

3.   我没有这样做,改为“可能出了问题,我查找一下再向你报告……”

4.   我不知行不行,改为“多谢你让我由零经验开始,有你的支持,我有信心……”

5.   我都讲过不要,改为“经验告诉我可行性低,相信可以再谨慎考虑……”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新常态生活】疫后着装形象有何改变?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年代,这是一个从新整顿习惯性的年代,这是一个要抛开“理所当然”思维的年代,这是一个需要人类觉醒的年代,这是一个可能少了些酒肉朋友、多了些精神知己的年代,这是一个开启部分人要学懂与自己相处的年代,这是一个生活及工作都要从新开始从新出发的年代,这是一个步入新常态生活的年。这,就是2020年。

追溯形象学可说是自30年前开始,一直以来都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式风格主导。这些年,当中的说法、技巧,有部分不变,例如一般的美学、人体与服装的配合比例;有部分在变,例如潮流主流已不像从前,现世代可说是支流繁多就是主流;也有需要变化的地方,例如过去一些服装配搭的框框、规则、比例等等;有部分已不合当今时世了,现在是要按时地人再考究而调整。来到这惊天动地的2020年了,以上所说的,全个地球人都公平地要面对、接受、处理。我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思量当下有什么要适应,有什么要做,形象学然也要谋变。

 

                                            

网 上 图 片                                                                    网上图片

就好比十年前有企业主管请我为企业员工做形象培训时,企业负责人曾经提出,女员工是否一定要穿丝袜上班?又有企业负责人希望我向员工表达,上班不要穿slim cut西装,不宜戴太瘦长的slim领带款式,不宜穿九分裤、不宜穿袜而露出脚眼……我记得当时我向企业分析说,时代变化是大势所趋,是社会意识形态及人心取向的改变,取向是不能压抑阻止的,企业或也要作出微调及平衡指引,我们能做的是分析利弊及提供专业的指引,不是提出这个不要那个不好。因为要让员工知道时下职场着装选择的优点及不足点带来好的影响及不良的影响,什么是年青员工可为的,什么是不智的做法,什么场合环境的穿着,会带来什么样的观感后果。大前提是不偏离企业文化要求,但也不能完全抑制因时代变化而衍生的改变;分析了就让他们理解,要配合,也要时间微调过才可作出共识。

形象学要谋变,先说一下形象学的着装形象。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名牌服饰发展处于暗淡期,不像八、九十年代那些年是大量出现明星级设计师的辉煌岁月,到现在已经自然流失了,就连奢侈品生活风气也在褪色中。疫情在未来日子仍需要全人类坚守防线不能松懈下生活,经济局势也令大家人心惶惶,生活品就变成需要多过想要了。对于服装,更多人讲求的是舒适、耐穿、可多清洗、最好不易皱,因为已经够忙,可省了要烫衣服的时间。当然,这不代表一定只会穿素淡,但是已难再挑起那些奢华、繁锁、过多缀饰、配搭复杂等类服装的意欲。在风格及配搭方面,可能会更多自由风格、各自精彩。奢华年代留下来的不会一时间被消失,但是,新常态新风尚就是更多简单中有个性、环保及延续物命的社会意识,就等于素食,近五年也是广泛受全球大众年青人的选择。

 

                                 

网上图片                                                                                   网 上 图 片

如果是一般行政上班族,行政类服饰还会有一段日子的继续如常,但是未来的需要可能会减少了常规及框框。特别是可能有更多不用实际去公司工作的员工,或增加了work from home的情况,相信这也关乎着装供求的变化链。社交生活都是属于新生活常态,在这种环境生活,服装的需求风格也以轻松便捷舒适为主。另一方面,服饰品牌设计也跟时代巨轮一起转动的,时装业及服装业的色彩流行评估、布料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统统都是时代巨轮中一员,也因时代变化而在设计意识及认知中有改动;自然又会引动了购买者的思量,外观着装形象变化,是时代不可避免的新风尚。

例如近年国际间已有不少Vegan纯素服装品牌出现,台湾有环保企业持续十多年收集被弃掉的塑料瓶作生命的循环再续,造出全新形态的服饰及家居物品品牌而大获好评及欢迎;香港也有有心年青人用被弃掉的水果做布料扎染而制造出新形态服装,发挥创意及生产力!也有社会有心人大力支持衣服持续性(循环)的意念,将弃掉的服装或物品,从新给予二次生命,翻出新纱线重新赋予服装新形态。这些,都在年青新生代中孕育着。所以,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服装新常态,会有更多的环保意识、具有社会文化、个性表达。这些都在整体大环境中作出风气转移。

 

  网上图片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再评周深】学习「修正」自我观念!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几个月前点评过中国内地演艺圈的90后年青男歌手周深。他的公众人物形象是近年演艺业中的奇葩。之后,也一直有关注他的多个综艺演出及歌唱表演,观察到他的与别不同,除了声音绝美及多元化的表现包括综艺演出的笑点之多令人意外,还有现场分享的口齿伶俐,令人喜欢及欣赏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谦逊态度。最近再看到他在内地节目“明日之子”中的表现,借此再分享一下公众人物礼仪的影响性!

参与该节目的都是年青人,对音乐喜爱有热诚,风格各异,在这节目平台可以大展个人所长!周深是节目的客席导师之一,既参与提供意见也同台表演。无论在休息间和上台分享,周深都重复表示了他的观感:一方面他说看过前一两集,大家(指参与的年青歌手)都不很友好,还模仿他们说:“我要怎么怎么样……”然后一脸“装酷”的模样:

之后在台上,周深也是说相同的观感,他模仿参与的年青人的自我介绍:“我要……我是……”,请点入以下视频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mbgamZ3I&feature=youtu.be 

纵使大家没看过年青歌手演出的视频,相信大家心中对周深说的都有点心领神会,而对于我们培训工作就有更深的共鸣感。在培训领域中,特别在职场商业社会,常有机会要“修正”自我观念,态度及表达方法,都要尽量去掉“我”!因为有了这个“我”,就会有了“私”的膨胀!“我”愈是大,就愈影响团队至整个企业的合作及家庭的和谐气氛。在工作氛围中,容不下过份的“我”的个人意识;论语中记载了孔子早就提出发人深省之道:“毋意、毋固、毋必、毋我”。做人就是要在适当时候去掉固执的我及己见,中国文化就是说“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聊聊几个文字,容易被人轻视了,但意涵深厚!

普遍在演艺或艺术工作者,似乎又要有非常强大的“我”才会有他的独特性及风采。在舞台的表演风格及个人现实的礼数方面,本来是无冲突的,但是却又有不少人会把台上的酷风狂野与现实行为无差别的表现而变得有点无礼,能做到分开的,似乎不多。于是,台上台下的脸孔态度看来都似乎比较“嚣张”了(纵使不是,但会容易做成这个观感)。所以,周深说他们“凶”及模仿他们的表情,仿佛也带出了部份时下年青人的“自我”意识的状况!看过周深这次对年青歌手的点评印象,一方面觉得他的表态很真,该是发自内心的感觉,一方面也欣赏他勇敢表达!

综观周深在这半年频密的演出,发觉他总是贯彻一个作风动作,就是演唱完结后必作深度鞠躬礼!这个动作,可以说是他对大家深表谢意的行为反射!有好几次见他与大伙儿在节目中出场,他的身体语言总是礼让其他人;还有,他总会有些看看旁边照顾别人的操作表情。而且,他每次面对前辈歌手或长辈前的说话,总是恭敬有礼又谦逊,这份真情真性,清楚可以透过视频中感受到的!

影片截图

截图中的周深总是演唱后深度鞠躬,所以,截图中是没法见到他的样子,但一定见到他的背!

视频链接:https://youtu.be/vqwlwsCSmzw

这个视频可以看到周深对原创歌曲前辈行鞠躬礼的尊敬

视频链接:https://youtu.be/LL1vyq0SBNc

这个视频可以看到周深用心为前辈钢琴大师郎朗翻译

视频链接:https://youtu.be/tdDtAArOyCc

这个视频可以看到周深与其他歌手同台时,他的身体语言反映了他常有照顾旁人的微动作。

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7cuTgcTPwo&feature=youtu.be

这个视频可以看到周深与跳孔雀舞名闻中外的中国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节目游戏的环节,也不忘恭敬地向前辈行鞠躬礼。

以周深目前的公众形象,有才华、持努力、加勤力、满热忱、坚守方向、敬重前辈、尊重别人、懂感恩、珍惜爱护支持他的人,更重要的是一直保持那份文质彬彬的礼仪,年纪轻轻就显出了“温、良、恭、俭、让”的风范!可以说是一个现实世代年青人的榜样!

图形个性

导师作者:黄桂林博士

 

对于不同的形状,会否有不同的喜好呢?

大家不妨想一想,以下四种形状你最喜欢那一款图形呢?其中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你可有自己心目中的选择呢?

根据“心理几何学”的研究分析,原来从不同的图形选择,是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个性!

喜欢正方形的人,是一个正直勤劳型的人。做事井井有条,凡事按照规律,善于研究和处理资料。但是,在重要决策上往往拖拖拉拉,给人感觉是举棋不定。

喜爱长方形的人,是探索方向型的人,面对新知识会采取开放态度,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领袖,懂得有改变自己的需要。但是,有时候处事会杂乱无章,无从入手。

喜欢圆形的人,是一个和谐圆滑型的人,善于表达自己,善解人意,有推动工作组织力。不过,在矛盾和冲突出现时,就不太懂得处理。

喜欢三角形的人,是天生领袖型的人,有上进心,头脑清晰,迅速应变,总想要出人头地。不过,有时就会有点武断和自以为是。

四款图形虽然代表了不同的性格表现,其实喜欢圆形的朋友,也可以考虑成为三角形领袖,喜欢什么图形而得什么个性,在于自己选择,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转型!

【将感恩延续】感恩是口说,报恩是行动!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在上一期的文章,我先说让“感恩心”成为形象力一部分。今期要从“感恩”说到去“报恩”。

有没有发觉,大部分人都会说要感恩,很少听到有人说“报恩”?

有没有发觉,感恩其实是一个表示,是一个口中发出来的心情或心态,却不是一个行动,也不是一个行为?之前有人倡议来一个感恩节,我却认为报恩节来得有力量,有行动,就是有带动力。

感恩是来自西方文化,1879年加拿大率先制定感恩节的日期,定于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1941年起,在美国把感恩节定于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休假一天,本来目的是感谢上帝过去一年的赠与和丰收。这一天却通常被认为标志着圣诞采购季节的正式开始。

笔者过去在美国生活时第一个遇上的节日就是感恩节,那时只看到全城雀跃购物,甚至可说是疯狂,这个节日的动机是什么?实际是消费日多过感恩,也不见得有凝聚因感恩而发起的实际回报行动。那时我住在家庭寄宿,当地习俗就是家家户户趁感恩节留在家中,烹调很多食物,一整天都在家中吃喝。家人难得聚首一堂享受美食联欢本来是好的,但当时的我已经觉得不用一整天都是大吃大喝吧?更不明白为何感恩不是要做些什么来回馈的吗?感恩似乎真的只是“感”受,是口讲的说话,我以为是实际做些回报别人的恩惠,有行动才是实际表达符合本意的,但在当时,不是这回事。

后来我再回心一想,这个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只讲感恩,就连西方社交平台FB,在帖子上点选感受图案中,就只有感恩,想选择“报恩”吗?没有啊!

中国文化是没有感恩这个词汇,中国文化强调的是“报恩”。想想老子有一句“以德报怨”的“报”字,孔子有“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都是“报”!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也有这句说话:“上报四重恩”,要向四重恩包括佛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因作出报答;中国文化也有一这句:“敂劳未报”,是作为人子女以示对父母辛苦养育照顾之恩未有好好报答……全部都是讲“报”,报,是行动式,是回馈式。

从来都很鼓励有感恩心,但就是觉得感恩是个人的心态而已,接下来有下一步的“报恩”,才是有延续力、带动力及感染力。感恩之后,做些事回馈,也是合情合理及值得提倡的。所以,社会也有不少不问名不问收获、低调地默默做“回馈”的工作。如果按算要高调才引起注意,才引起感染力,那么“报恩”行动也是值得倡议。简单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做:

  1.  报天地恩,爱护地球,节省用水,减少浪费,外出自备三宝:环保饭盒、保暖杯、筷子匙羹义,减用外卖盒,从源头做起。

        

图片由作者提供

2.   报国土恩,我们得已坐享平安平静、有粮食、有水用、有交通的生活;报恩就是起码不添烦不添乱也不出卖。

3.   报父母恩,除予经济回馈,给予更多实际的关怀照顾及陪伴。电话倾谈,那怕只是闲话几句,听一下声音也好。年迈父母更需要身体接触的温暖,有时间为他们按摩、推背、搓揉,简单的陪伴看电视,不用多言语也是好的。

4.   报社会恩,简单说就是社会不同角落都有很多人为社会为大家付出,这些不能以成绩来算,也难以用数薄记录来算,即使是算也算不清,只要有能力有机会,报恩就是多作回馈。捐钱也好,捐物资也好,做义工、出计策出劳力也好,发心发愿送上祝福心念也好,只要是发送“报”上行动,都有饶益性。

5.   报众生恩,这个众生恩可以是所有生命体,也可以包含任何阶段曾直接或间接帮助过你的无论任何大小事,就如所有医护在努力帮忙医护疫情病人、有人在支持、研发疫苗、物资送赠……又例如打风过后有人清理道路、修桥铺路而方便大家行走,这等等都已经是众生恩。每人从小开始的兄弟姊妹、亲友、邻居、老师、同学、学长、朋友、同事、上司……相信每个人生命中,身边都有很多关系链,既会帮助别人也受过不少帮助;有机会就不忘报恩,而报恩也未必能够直接点对点的,但自己知道要做什么也是好的。

感恩是口说的,报恩是行动的,愿大家领受西方的“感恩”文化,也同时秉持中国文化的以“报恩”为尚。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