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少發聲表達力大減?保持說話力6個要點:讀書讀出聲!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大家近來不是WFH,就是閉家,埋頭電腦或手機;即使做了廚神,做了行山達人,都是個人行動,或一個起兩個止的結聚,少了與群體談話溝通,有理由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通狀況,就是少了說話!戴著口罩,更是話少了。

對於某些人來說,說話少到一個低點真有可能影響吐字清晰及表達能力。近年已經出現很多人用電子方式溝通而變得少寫正統文法,少用正音發音及說話,說話但求快或交代了就算,更甚至連說話邏輯、表達力都弱化了。成年朋友表達力基礎深厚的還好,但是對成長中的小朋友及青少年,絕對有必要多關心及鼓勵,說話是需要多練習,以免懶音太多,吐字不清,表達力邏輯力都要多訓練。

所以,總得要平衡。別讓環境影響自己。

  (網上圖片)

疫境要自強,珍惜當下有機會做更好的自己,裝備自己。所以,趁有空檔,還是要保持說話能力的練習。

過去我自己在外地生活,初到貴境,認識的人不多,短短兩個月內就發覺自己少了說話,加上不是母語,更感表達力不從心。後來我決定每天抽二十分鐘練習,以讀書為基礎,每次都會讀出聲音,更會錄音,重聽自己的聲音及讀音,這個方法實在實際又有效,讓我後來與寄宿家庭及同住的房伴、同學們老師們,說話溝通障礙少了,也從中摸索調校自己說話的高低音、感情、長短,是非常實際又有實效的方法。

所以,奉勸父母輩或年青輩,在極少機會跟人說話、討論、表達甚麼的日子,不要「荒廢」自己的說話作業,也可以多注意說話方式。

  (網上圖片)

適當發聲,一來有利表達,二來更可締造美妙聲音。以下有些方法,大家讀書時可以加起來一齊練習:

1.       發聲 ── 說話要張嘴,讀書也要張嘴,意識是向前。很多人發音都不愛張嘴,所以說話要張開嘴巴才可以調整到發聲的效用。

2.       嗓音 ── 自然狀態,不用蠻力。喉頸放鬆。

3.       吐字 ── 每個字每個字的讀,字與字之間是清晰的,不會「黏」於一起的;不要急於完成,太急太快就會「螺」過。

4.       節奏 ── 適當時候要有停頓位,不要一口氣、不停的講/讀。以前聽過一些台上講者,一小時的講話,幾乎沒停過一秒,這樣說話很傷自己又令聽的人也很累。要掌握有時要收、有時要放。

5.       速度 ── 要視乎內容及需要來衡量快、中、慢的使用。

6.       韻律 ── 聲音應該有高有低有強有弱、有遠有近。

  (網上圖片)

想令聲音動聽,關鍵要素是你要有做得好的心態,建立心態為基,方法為次,成效力量為實,多練習,多摸索,一定見效。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WFH衣著不能太鬆懈!保持好心態好姿態好狀態,要做到10個「減」!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不用外出見人,不用化妝不需梳理,連睡衣都不用更換?隨時可以Hea下?

但是根據過去收集過一些資料統計,如果人的衣著長期處於寬鬆舒服姿態、行為處於極少受拘束狀態,舒服得愈久愈長時間,人愈容易變得鬆懈、懶散、惰性會愈來愈增加,會變得欠了積極性,說話能力溝通能力都會受影響,就是少了謹慎的思考、説話用詞方面都少了受約束的訓練,會容易變得衝口而出說錯話,或者不適合的用詞。如果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況,只  (會愈來愈害了自己。

   (網上圖片)

這段日子,有些事我們急也急不來,有不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只能盡力做好自己的崗位,發揮最好的自己,最好安住自己的心,要做到10個減,包括:

  減少身體出亂子,

  減少烹調煎炸辣,

  減少發放牢騷,

  減少負面情緒,

  減少接收負面能量,

  減少收看過多的資訊,

  減少接收影響情緒的訊息,

  減少去人多的地方,

  減少說太多的話,

  減少計較與執著。

試想想平時大家都是忙着返工,外出食飯、應酬,外出旅遊,基本上很少靜下來,讓自己休養生息。大家留意這個「息」,上面一個「自」,下面一個「心」,就是要守好自己的心。安頓身心,就是一方面減少應酬,減少接收沒有養分的信息,減少不必要活動,相反安排一些時間給自己與自己相處,同時亦不妨趁機會在工作能力上或其他方面加強學習,提升自己。

這些學習包括心態、技能、體能、藝術、健康、正面資訊閱讀,想要精進自己,選擇多的是,但是貴精不貴多!只要選一些合自己的、輕輕鬆鬆的學,不要同一時間選太多令自己太忙,太多的話又變成壓力,那絕對不是好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在自己的身體姿態上,高度建議大家WFH也視之如同外出工作一樣的要求,不要讓自己鬆懈,如常化妝、整理髮型,別讓自己只穿家居服,梳洗後更換一些平時約朋友外出的時尚,或有品味,或較優質的休閒便服。正所謂「企企理理」,在家工作無論在姿態、狀態及心態,都可以如常保持高度水準!他日重回正軌生活的時候,這些年來你的工夫不會白費!至少限度你可以做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共勉!

   (網上圖片)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修靜修心】都市人想活得安心,能動,也要學靜!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有朋友說每天有好大量的朋友或群組訊息,光是回應都已經很花時間及精力。事實上,有必要一定要回應嗎?一定要回發很多話嗎?說話少一點,可以嗎?話多不如話少。引起誤會的機率都少一點。

多年為企業提供形象培訓到現在,經常有學員期待是培訓中有甚麼「玩意」活動!似乎非要「動」的安排不可⋯⋯。

從以上的狀況,得出一些體會:都市人習慣了要「動」,單是回應訊息,大家就好像一定要「講、或寫訊息」。回應當然是禮貌,但是也有些需要的分別及技巧。要權衡輕重先後緩急,有時回應有好多方法的;忙到連給自己的時間靜一下都少之又少或甚至沒有,對生活沒有能量補給就會衍生問題。

之前也有學員提出過,遇著要開會做presenter,或做講座speaker,都覺得很難「氣定神閒,從容自在」。因為做事太心急,行動急,說話急,明知但做不到慢一下。這煩工作,除了經驗是原因之外,處事太急也有影響,所以「難」。

  網上圖片

為甚麼難?因為大家欠了「靜」的功夫!要「動」是很容易,要「靜」,很難!人,總愛取易捨難;所以大部分人熱愛的運動都是「動」的佔大比例!歸根究底,是因為大部分人從小到大,在家、在學校、在公司,「靜」的訓練比例較少,形成不均衡。

想活得安心,先要學習修「靜」才能修心;需知道,動,很容易;靜,比較難。普遍都市人缺乏卻實在又需要的,是修「靜」,可以在困難的環境情緒中,得到多一點安住自己的心的能力。

現在日常生活無論在公在私的項目,都是普遍的「動」,動,是「分散」及「消耗」精氣神的過程,是「輸出」的。但是有出不可以無入的,入不敷支的後果會好嚴重,大家要想想。靜,可以助你少點輸出,但是甚麼都不做不是「靜」。在道家來說,更要練習氣功的「輸入」,保存精氣神,十分重要!

Still-life hot stones  網上圖片

「靜」,跟文化有關。西方文化跟中國傳統文化大有分別,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三家學問,都有「修靜」;以前的讀書方法,更是讀完書之後就要「靜坐」,當中當然大有學問。學習修靜,要知道是「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得」,也包含身心靈方面。但人儒釋道三家學問都不在香港的基本教育軌道,「修靜」更容易被不明白者用他們的門外知見而將之放入「誤區」;所以稍為提出一下都被「釘」、「否決」。

網上圖片

如果沒有接觸過東方的「儒釋道」三家文化學問,也不妨從西方科學家發表的資料了解一下。有說精神壓力是可以破壞「端粒」「(telomeres)的,能保護及重建端粒,就是延緩衰老的關鍵;要好好保護減少破壞端粒,還有很多原因;相信懂得情緒的化解收放,懂得平靜心神,都是減少破壞端粒的原因之一。修「靜」不是呆呆的坐下就是「修」的,要道理方法「學習」,持恆修動靜雙修,對工作,情緒、精神、身心靈健康、延衰老長壽命等等,都是幫助的基礎法門。

         ⋯⋯ 網上圖片 ⋯⋯          

動的活動,市面不少,大家生活中也有很多機會參與;近年世界紛紛亂亂,個人更要修心修身,修習靜是方法之一。修習過靜坐,我個人的體驗是令身心平衡,思維更清晰,情緒更易收放及化解,把心安住。學習修靜可以有幾種方法,大家不妨以作參考:

1. 學習正宗瑜伽課堂

2. 學習道家氣功課堂

3. 參加正規靜坐課堂

4. 參加正能量的身心靈課堂

5. 學習過後才好自己持恆在家練習

  網上圖片

6. 掌握過正規方法,自己平時即使入廚房切菜炒菜、在家打掃、插花、彈琴、畫畫、書法、手工藝⋯⋯都是動靜雙修的途徑。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