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凝聚祥和氣場!疫境自助互助,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同發出善念善意善行!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香港人助人精神之形象應該是大眾所認同,回顧過去每次於國內有需要幫忙振災或助學,都有不少人參與義助及捐獻。今天形勢反過來,我們除了感恩,說實在也要自助互助!

特別是疫境這些年,部分人已變得由惱怒、無助、到悲痛、到抑鬱;能強大的自助之餘,也不妨發揮互助的精神;能做能發揮刻下可做的事,生活身邊有很多俯拾可做的事,勿以善小而不為,隨時可以是別人的強心針!

列舉一下生活中,可能一個小買賣,輕描淡寫一句話,寬鬆待人的心態,每人,每日,每小時,每分秒,念念向善,念念寬懷,即使不會完全做到,這是正常的,但是,多一秒是一秒,多一分是一分,多一小時是一小時,多一人做就多一人,多這一分或一秒的善念或精神。人的共念的作用,就會形成一個氣場,善意的共念,氣息、氣場自然較善好祥和,令人舒服,相反亦然。

試舉例子如下:

1.       當要購買日用品物資或食物,如果已習慣到大型連鎖店或網購的,而你還行動自如又有能力的話,不妨留部分需要往街邊小販們走一趟,把要買的物資,分散向街邊檔主購買。因為,小本經營的他們更需要靠這些小買賣來生存。大家將資金流動流轉一下,讓大家都有經濟收益,大家都可以生存。

網上圖片

2.       如果需要返公司,如果路途不致太遠而經濟還可的話,有時可考慮選擇的士點對點的往返,少用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面是減少公眾地方人流,另一方面,也讓的士業界們有點生計。互相刺激一下經濟。下車時,也不妨留一句祝福語、鼓勵話,大家都想活在善念氣場當中,一句輕言問候或祝福,可能已為別人製造了那怕只是一分鐘一秒鐘的紓緩。

3.       樓下管理處管理員、清潔的姐姐,出入見面,都向對方說聲感謝,感恩對方緊守崗位,為大廈保持運作正常。這些行業的朋友,不像我們可以在家工作的,他們的崗位,或多或少都有危險性,有他們緊守崗位,起碼大廈內生活也感安心。

網上圖片

4.       郵差先生或速遞工作雖然是有限度維持,但是他們的工作也是周圍跑,如果我們收到物品,見到他們,可以送上祝福出入平安,身體健康;這些高句不是要新年拜年才可以講的,一句小心意,郵差或速遞哥們可能更感自己受尊重,而不是只是派件的工具。(有些人收件真的連正眼都不望人一眼,對速遞他們來說有時真疑惑他們真的不值得被看一眼嗎?)

網上圖片

5.       反正都經常用手機,無妨多向單身、長輩,或有需要人士,發一下短訊問候一下,關心一下,發些輕鬆笑話或舒心音樂;如果真的有需要關懷,可以做下聆聽者,讓對方有舒洩機會,不懂輔導不要緊,有時聆聽已經幫了忙。

6.       見到街邊有老人家在執紙皮,或你沒需要,但都可以向婆婆善意說你需要一個而向她要,留一個紅包給她作為取了紙皮的付出,對你有善念的累積,對她更會樂上心頭的!

以上只是微小的提出,你可能都在做著不少善意善行,請大家不妨在這留個言,表達一下你日常的善意善行方法,讓有緣看到的人都看到,或被你的提出而受啟發,大家都可以齊心發出善念善意善行,愈多人凝聚愈對自己及周邊的人都有幫助,氣場愈祥和。

勿以善小而不為,齊心抗疫,感恩同行!共勉!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從水墨圖案廣告,看香港街頭文化新形象,讓中國經典成為待人處事指引!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朋友最近傳來一幅圖片,攝於港鐵內,是一幅巨大的白底水墨圖案,加了兩句文字,整體構圖極具現代中國風……

這種畫風及文化字句,從前極鮮現於香港,也極少由外資企業引用中國文化;今時今日出現這個呈現,心中不免有點回響。

  (圖片來源:Tracy Leung)

要說一個地方的形象,從街頭文化可窺一二,從一般人的衣著、說話方式、對人態度,也可以「感受」到;香港的確很特別,似乎甚麼文化都有一點點,但在街上想隨時找一位能操流利英語的,不容易碰到;或要隨時找一位能操流利普通話的,也講運氣!總之,香港就是有這麼的獨特中西交錯的形象。

回想起大概七、八年前,應該是2013年後(當年的某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孔子家鄉曲阜的考察活動中,就曾經拿著《論語》說這本書要仔細看看。)自此,中國經典文化的意識形態陸續在中國的街頭浮現。過去幾年,我走在國內一些地方,見過不少在街頭牆壁上,以水彩畫及書法,漆上中國經典文化《論語》或者《弟子規》的文化字句,及當時的人物造型;彷彿告訴大家在學校以外的地方,要繼續讓文化滲透在普羅大眾生活場景中,將經典文化深入尋常百姓家,要將文化普及化、潛移默化,讓文化底蘊繼續在人的心中積藏、孕養、運用;也就是人民文化的底氣。

筆者跟隨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學習論語課超過七年。以我所知,溫主席在這十多年來推動中國傳統經典文化不遺餘力,多年來免費授課《論語》就是希望讓更多人接觸經典文化的好處,是一本教學做人、做君子的手冊,是提升生命的寶典;而且一直再三強調經典文化不要只在書本鑽研,也不要只在學校讀,是要腳踏實地在生活中實行,就是所說的「將經典行於生活」,才對生命有提升有幫助,否則讀上一千次一萬次而不能用在生活,就是自己的境界仍未提升,仍然要努力!

(圖片來源:國際經典文化協會)

今次在港鐵站見到的這一個大廣告牌,上面寫上 「摩,研也。」,這一句的出處是來自 《說文解字》。意思是:摩,是研究,是切磋、揣摩;還有另一句「利者,義之和也。」此句的出處來自《易經‧乾文言》。意思是:要得到利益,就要講求與道義的統一。

廣告語句出自於美國的金融大行,既是剛好跟機構名字「對得上」,也是真實的中國文化的解讀!如果這一類的中國文化引用,出自本地的企業或者中國的企業,百花齊放,可能是把文化力量再推向普及化的大踏步表現!

無論如何,這一個文化廣告現象是好事!至少路過、看到的路人,都會知道原來《說文解字》有這麼的一句說話,《易經》有這一句說話。就算初開始的時候不明白,先知後解(或者明白)也是好事!只希望這種風氣宜細水長流,而非短暫的潮流式出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來仍然存在;重要是,認真實行聖賢先師留下的經典文化,特別加強「禮」的根基,運用得宜有助減少紛擾,有助正道行事,讓經典傳統文化底蘊成為我們生活待人處事的指引。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蛻變新態度】壯大內心力量,必學精采女主人形象法則!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我為個人女性客戶做形象輔導的時候,有些例子是因婚姻問題而來;情緒不好,失去自信,希望可以為她的形象「執正一下」;有時候我彷彿成為了她們的「聆聽對象」及「衣療顧問」,有些女性的確要以「衣學」著手,從修整外觀美的過程來重拾個人的自信。但是這個只是第一步的切入點,真正要梳理、排解及療癒內心的糾結問題,還得要從個人內心根源「對症下藥」。更重要的是,先要修正自己及強大內心的力量。

2020走到接近尾聲,新常態生活也走過了大半年;女性作為自己及家庭女主人,新常態生活的身份及能力也要調適改變!未來需要的是甚麼?新的力量!正如一句話「不祝一帆風順,但願大家有能力『乘風破浪』」。不止要照顧好自己身體增強免疫力,情商也同樣要增強免疫力!

以往,一般女性心理上當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就是愛購物,或約知己大吃來紓緩。新常態生活洗禮過後,不要再走舊路了!是時候需要覺醒,換個新形象就是蛻變新態度!經濟及生活各方條件都可能不再是以往的方式,要有能力面對及接受現實,如何保持正念心態,發揮一己能量,做好自己,照顧好家庭,做個精采女主人?!要甚麼條件?要甚麼能力?

女性的力量在一個家庭中是重中之重!就如一顆核粒中的核心!那麼應該如何做新常態生活的女主人?先喚醒自己有此「願力」,「起心動念」作為第一步,有「念」之後,「信」自己可以,信之後就是「行」。行,就是行動;方法很多,我提出的是從「食」開始。不過,這個「食」的意思不是行舊路,不是像以前與三五成群的朋友「食了才算」,煩惱就拋諸腦後?這往吃喝過之後,只是短暫的麻醉自己,深層次內心糾結仍在的。

這裏說的從「食」開始,不要衝動約閨密或親友外出食飯歡聚;而是借食的題目,由無到有的過程中,讓自己靜下來,同自己相處一下,從無到有的整個煮食過程中,體驗一下自己內「心」,這個心,你有沒有好好認真的聽一下?

以下過程的五個點,是可以帶引自己靜下來,感恩自己以下的「幸福」:

1. 一呼一吸,仍然在自己掌握之中,

2. 生活規律,仍然由自己安排自主;

3. 食物材料,仍然由自己選擇決定;

4. 買洗切煮,仍然由自己操刀操控;

5. 烹調上碟,怎樣擺碟自己做主。

以下過程的五個點,是可以帶引自己反思,心情思緒有大挪移的轉化:

6. 可以問自己:多久沒有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及身體?自己夠強大照顧自己後顧其他人嗎?

7. 可以問自己:做菜的時候有沒有對大自然孕養的食物滿懷歡喜心、感恩心?食物鍊前後有天地人的付出,給予我們生命持續,是否要好好珍惜、不捨得浪費?

8. 可以問自己:多久沒有為父母或家人做一些讓他們喜歡的菜?請食飯很容易,付出心力時間的可貴,有沒有掉失了?

9. 可以問自己:用了甚麼心情付出去買、洗、切、煮?有多少人與人之間的愛、情誼滲透在內?

10. 可以問自己:過程中當下的一分一秒,自己有多少時候是想著為人服務的喜悅?

以上十點看似簡單,但是,做到就真是有心力平衡生活的障礙、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能力了。重要的是平日忙起來,很多事情都覺得「應分這樣」、「理所當然」;那麼情商「免疫力」就被障礙;借以上十點,卻有助跨越境界。相反,珍惜這十點以正面態度,對人對事的態度會每天逐漸有轉化。心情的「免疫力」會大增!

如果配合慣持的靜坐習慣是更好。

新常態生活要活成精采女主人,形象法則就是從「念」開始,「信」自己可以,借「食」為行動,調好個「心」,加強情緒免疫力。壯大自己的底氣。隨時預備乘風破浪。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魅力蠃天下】魅力三大條件:身.語.意之「意」!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魅力贏天下,第一先說「身」,就是外觀及行為魅力;第二要說的是「語」,懂得說話會讓魅力更有養份,更有靈魂;第三要說的是「意」。「意」,就是主導「身」和「語」的幕後主帥!

「意」,就是起心動念。意念發出來才會有行動,意念是可以自己主導。可以自己主導,亦代表當中可以是自己盤算的意思和行動。換言之,意念衍生的行為,可以是令人心安,也可以令人不安。意,是善意?是惡意?是真?是假?是意念紛飛?意念可以有正,也可以有負,主導在你,而「身」和「語」的魅力,也就是「意」可以主宰,以技術配合演繹。

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有一句話:「知儀而不知禮」,當中內涵涉及國君與臣的禮數,意涵更深。若以現代的思維,可以理解為有些人表面上是有「儀式」感的動作,但「意」向方面是欠了「禮」的內心。有儀式感而沒有禮的內心意涵,那就好比機械人式操作觸動人心。相反,有起心動念有內心的禮與儀,可以說是魅力之根。

簡單如別人向你奉茶,按道理這杯茶不是理所當然給你的,就算可以接受別人奉茶,若然有感恩之意,就有感恩之念,這個念會以行為來表達,例如笑面接受、道謝、珍惜奉來的茶而把它喝光。有慈悲心念的,面目行為柔和令人歡喜。有專家說過,你的心念是怎麼樣,你的生活將會是怎麼樣。意,一旦生起,有念在帶動,人的意念分分秒秒都在動,都在轉,都在驅使行為;這就是由「意」衍生的「身」之行為魅力!

每一個意念,就像我們的一呼一吸;本來就不能「看」出來。所以,明白的人,會謹慎小心,也相信可以令自己提升往好的、善的方向;不明白的,不只害了自己,也可能錯過了幫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所以,對於個人的魅力,你生出了個怎麼樣的意念力量?平時的行‧住‧坐‧卧,又出了個怎樣的「意」來帶動行為?

如果一個人缺少了延續吸引人心、令人讚賞的意念語意、思想、行為,魅力就很難穩步延續。行為有延續性令人欣賞的,才是魅力的養分。記得以前曾接觸過,也聽過演藝行內人說過,例如某某某些公眾人物的行為在公眾面前總是一個模式,背後的「真身」可以是秒變的速度。換言之可能只是一個獨特環境場合才有的「行為」;這是有限度看到的公眾眼中的魅力,若然本來的「意」並非一致,行動與「意」是不同步,總有機會被「看穿」,那麼這魅力也難持久。

魅力蠃天下的「身‧語‧意」,其實是想說一切行為都關乎我們的「身」,外觀、肢體、行為及行動;「語」,說話內容、用詞禮儀及聲音語調;「意」是起心動念,有好的意與念,會驅使自己的「身」與「語」的配合合一。正意正念會將「身」、「語」的魅力的深度及廣度加強,結合得更一致及持久,魅力更觸動人心。共勉。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魅力贏天下】魅力三大條件:身、語、意之「語」!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魅力蠃天下:“身、語、意”  之 “語”

魅力贏天下,第一先說「身」的外觀及行為魅力,第二要說的是「語」的魅力; 個人的說話表達,簡單以「語」來等同,也是魅力的條件之一;話語令人心悅誠服,達到和樂,就是「德」,就是魅力。

同一句語,不同的演繹,令人聽起來可會有天與地的差分別,也就是高低手的分別。高手懂得將語句化做魅力!當中的「材料」包括語意內容、用詞、聲音的運用如高、低、輕、重、遠、近、收放、速度、音質清濁厚薄。如果有心善用,肯定是魅力元素之一。

畢竟,說話的內容是重中之重,是魅力持久的重點!佛家有一句話說:「口吐蓮花」,那是比喻一個人說話表達的,都是充滿善美、溫暖柔順、清香如蓮花,就是好言美語,令人舒心愉快,相處和諧。有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傷害的說話,自己都不會要,又怎可以給別人接收?

測試「語」是否有魅力,社交場合及工作場景最易感應到。其中一個必令你加分的「魅力」就是多給人讚美的話語,每天都帶著讚美心,是一份好意,也是鼓勵;不是要讚到天上有地下無之虛假;而是認真發掘對方正面的行為,簡單的讚美;

例如:在便利店買東西,有店員為你指引或推介某些貨品,即使你不買,也可以給對方送上一句說話:「你好用心!我會考慮的。」這個社會,家家有求;你的簡單一句可令對方開心得到顧客回應及尊重,而你是無形中做就了鼓勵,甚或加強對方工作的熱誠,抱持希望;這,也是你的「德」。日積月累起來,你自己個人也特別有氣質!氣場也特別好!如果多些人以這樣的心態及說話,語句發出的都是正氣祥和風,大家都活得更自在!

如果有考究用詞說法,整件事效果會有很大分別。例如日常對某些事會直率的回應「NO…唔得呀…冇喎…唔可以…」;如果大家記著「家家有求」這句話,考慮多一點,就把生活日常當作修煉自己也是好事!不妨換另一方式回應如「抱歉呀,今次幫唔到你,或者有其他我可以幫嗎?」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魅力贏天下】魅力之三大條件:身、語、意!先談「身相」!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魅力蠃天下:“身、語、意”  之 “身”

大家都想有魅力,難道想就有魅力嗎?

大家都關心穿著甚麼會顯得有魅力,難道未遇過有些人,換過了衣服,魅力就不見呢?!

想要有魅力,想要「魅力蠃天下」,有三大條件,既是「身、語、意」,在這三大範疇加強累積「功力」,你就贏了!這一次先講「身」的魅力條件!

形容一個人有魅力,潛台詞通常不單純是外表;但是又不可以忽略外表!孔子先師早於由2,500多年前就教大家一句話,收錄在【論語】:「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有說「魅力蠃天下」,當然不是說擁有全世界,但是形容為有魅力的特性,總是以外觀為首,就是「身」,外觀吸引,總會較易佔上風,佔優勢;至少是開端的時期,但不是事實的全部。往後,這魅力還能配得上嗎?那要看個人行為、性格、風格。

                

人與人之間,初認識的第一眼,只是短暫的觀感;往後相交相處,行為魅力就會比外表魅力更觸動人心!最理想當然是兩方面都平衡,就是「文質彬彬」,也是為甚麼數十年來的選美活動都要強調「美麗與智慧」並重,跟本就是孔子先師所提倡的「文質彬彬」教導,只是用了現代語言來表達,總不能不先向先師致敬的!

「身」有分為外觀及行為,即是要有外在魅力及行為魅力,從表面所見,就是「行」與「為」,但是「行」與「為」,背後是從「身」‧「語」‧「意」引動,屬於「內心素質」與「心靈」加起來的作為。

「身」,是「身體 力行」。「身」,是表情、動作、姿勢、一切由「身體」發放出來的,是最表面層次可以直接接收的。例如眼神,是散亂的?還是專注的?是凶的?還是善的?一個柔情似水的眼神令人神不守舍,一個凝視五秒目露不悅就令人生畏;一對眼球不停左右搖擺令人懷疑心懷不軌……眼神,有時勝過千言萬語。是「身」相之魅力。至於體,是體態,有不同的吸引力,但身材身態不變(是指短時間如一天之內不會突然肥或突然瘦),但「體」會有移動,移動就會有變化,有變化就會產生注意,繼而有感受,強弱的吸引,就成了魅力雛形。

至於笑容,是微笑?苦笑?甜笑?不笑?我們常記得蒙羅麗莎的笑容,是因為親切的形態,凝住了大家對善美的記憶。常言道:「伸手不打笑面人」。就算做錯了事,笑容可會化解士度小問題。表情中以笑容最突顯立場。想令人覺得相處舒服的魅力就是來自笑容,沒聽過黑口黑面的人會被認同有魅力吧!這就是說明,笑,或不笑,都是「身」相的表達,也是魅力增加、或減少的來由之一。

「身」相魅力來源的另一層面,就是手,也就是「行為」,是經常打開手來個歡迎式?還是翹埋雙手拒人千里?雙手常有協助、幫忙的行動習慣?還是常插褲袋只要有「型」?

「身」相魅力來源的另一層面,就是腰背,是否常保持挺直,充滿朝氣力量?行起來,是垂頭?還是昂首闊步,充滿自信?一舉手一投足,都有魅力來由的表面元素。

「身」之展現,就是「行」,行為,就是「做過甚麼?」一切善行,或充滿毅力、堅定、為理想願意行願意做,歷過風浪,嘗過苦甜……都是「行為」的魅力。如果只是口中說自己「怎樣怎樣」,但交出來的「行為表」卻是空空的,或少少的,那魅力何來呢?

行為或行動都是「身相」,有「身相」又有「心」(起心動念,也是意)才是真實魅力的整體。如果只是有「身相」無心,例如「斟茶遞水」的行為,可能只是表面的「行」而「心」不在,那就是「身」「意」不一。感受方會知道的!這點也就關乎「知行合一」。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說好話】說話方式反映修養功夫,需累積「功力」!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如何說話不得罪人 ?

同一個意思,以不同的說話演繹,可以是天與地的反差。說話輔出口就知道這個人的形象,是不是有「修養」之人。

  (網上圖片)

職場培訓中常會碰到要求為學員特別加強「表達溝通」的練習。因為現代常以電子媒體溝通,甚少開口說話,可能疏於練習,企業需要定時為員工「補強」和操練;有時是因為員工與不同地域的同事溝通,因為不同文化及習性,也會出現不協調。例如你要查詢某些事,做事很急、性情耿直的人,開口就沒有甚麼客套禮儀話,單刀直接說:「甚麼事?你講!」耿直的這一方,予人表現「粗魯、無禮貌」,但是他未必知道。

   (網上圖片)

例如:你本意想表達「你的鞋太舊太殘了,不適合著返工了,要換啦!」;直接說出來有可能得罪人。相同意思以不同說法,是你的選擇。既然是選擇,何不選一個令人聽得懂你所指,又不會像被「煎皮拆骨」的說到最痛點,給人大個「下台階」?

如果換個方式說:「看得出你的鞋好勞累了,應該讓它休息下吧!」這樣說,幾乎沒有人不明白的。當事人既得到提醒但又不會影響自尊。

  (網上圖片)

想說好話令人聽得舒服,大前提是「尊重」、「留有餘地」,以「不傷害」為本。又常說:「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不說三道四,不說人家對不對,多以包容心來說話,就是好話;說好話令人不受傷害,就是做好事。常言道:「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的「人言」,一般都不是好話,所以才會傷人而令人畏。

  (網上圖片)

說話不得罪人,「措詞」是關鍵。措詞是會被人形容是藝術,但更實在又徹底的,是個人修養的功夫!也是反映心態加選擇的表現,需要練習及累積「功力」。話說出來令人接受,生活及工作的人際關係都會「愉悅開心」。有「修養」的人,說話不單止不會傷害人,而且更加是令人感到受尊重、會有心安、自在、和諧的氛圍!

  (網上圖片)

如果有人想說:「噢,你的肚腩都擠了出來……」,「披件外套把它遮住,會好點……」相信「肚腩肉都擠了出來……」這句話明顯是「直指問題所在」,「遮住、遮掩」背後有「負面」意義,即是說「不好」才要「掩」;其實,當事人會不知道問題在哪嗎?需要旁人指點?一般人都不喜歡被旁人直指問題所在,極可能聽得不舒服。換個角度說就是:「考慮過加件外套嗎?相信這個部分會處理得更好……」。用「處理」,在意思上不兩樣,但聽的人容易接受,又不損和諧。

  (網上圖片)

又例如:你知道對方能力的斤量,但是知道不說破,相反還來把對方的優點放大來稱讚,一方面讓對方感到受尊重受欣賞,另一方面,你的誇大讚言變相是一種鼓勵,對方自己心中也會盤算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你的稱讚,如果有自知之明的話,會理解這是一個激發性的鼓勵。

  (網上圖片)

話到口邊想一想,以言語幫人也是一件好事。共勉。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修靜修心】都市人想活得安心,能動,也要學靜!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有朋友說每天有好大量的朋友或群組訊息,光是回應都已經很花時間及精力。事實上,有必要一定要回應嗎?一定要回發很多話嗎?說話少一點,可以嗎?話多不如話少。引起誤會的機率都少一點。

多年為企業提供形象培訓到現在,經常有學員期待是培訓中有甚麼「玩意」活動!似乎非要「動」的安排不可⋯⋯。

從以上的狀況,得出一些體會:都市人習慣了要「動」,單是回應訊息,大家就好像一定要「講、或寫訊息」。回應當然是禮貌,但是也有些需要的分別及技巧。要權衡輕重先後緩急,有時回應有好多方法的;忙到連給自己的時間靜一下都少之又少或甚至沒有,對生活沒有能量補給就會衍生問題。

之前也有學員提出過,遇著要開會做presenter,或做講座speaker,都覺得很難「氣定神閒,從容自在」。因為做事太心急,行動急,說話急,明知但做不到慢一下。這煩工作,除了經驗是原因之外,處事太急也有影響,所以「難」。

  網上圖片

為甚麼難?因為大家欠了「靜」的功夫!要「動」是很容易,要「靜」,很難!人,總愛取易捨難;所以大部分人熱愛的運動都是「動」的佔大比例!歸根究底,是因為大部分人從小到大,在家、在學校、在公司,「靜」的訓練比例較少,形成不均衡。

想活得安心,先要學習修「靜」才能修心;需知道,動,很容易;靜,比較難。普遍都市人缺乏卻實在又需要的,是修「靜」,可以在困難的環境情緒中,得到多一點安住自己的心的能力。

現在日常生活無論在公在私的項目,都是普遍的「動」,動,是「分散」及「消耗」精氣神的過程,是「輸出」的。但是有出不可以無入的,入不敷支的後果會好嚴重,大家要想想。靜,可以助你少點輸出,但是甚麼都不做不是「靜」。在道家來說,更要練習氣功的「輸入」,保存精氣神,十分重要!

Still-life hot stones  網上圖片

「靜」,跟文化有關。西方文化跟中國傳統文化大有分別,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三家學問,都有「修靜」;以前的讀書方法,更是讀完書之後就要「靜坐」,當中當然大有學問。學習修靜,要知道是「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得」,也包含身心靈方面。但人儒釋道三家學問都不在香港的基本教育軌道,「修靜」更容易被不明白者用他們的門外知見而將之放入「誤區」;所以稍為提出一下都被「釘」、「否決」。

網上圖片

如果沒有接觸過東方的「儒釋道」三家文化學問,也不妨從西方科學家發表的資料了解一下。有說精神壓力是可以破壞「端粒」「(telomeres)的,能保護及重建端粒,就是延緩衰老的關鍵;要好好保護減少破壞端粒,還有很多原因;相信懂得情緒的化解收放,懂得平靜心神,都是減少破壞端粒的原因之一。修「靜」不是呆呆的坐下就是「修」的,要道理方法「學習」,持恆修動靜雙修,對工作,情緒、精神、身心靈健康、延衰老長壽命等等,都是幫助的基礎法門。

         ⋯⋯ 網上圖片 ⋯⋯          

動的活動,市面不少,大家生活中也有很多機會參與;近年世界紛紛亂亂,個人更要修心修身,修習靜是方法之一。修習過靜坐,我個人的體驗是令身心平衡,思維更清晰,情緒更易收放及化解,把心安住。學習修靜可以有幾種方法,大家不妨以作參考:

1. 學習正宗瑜伽課堂

2. 學習道家氣功課堂

3. 參加正規靜坐課堂

4. 參加正能量的身心靈課堂

5. 學習過後才好自己持恆在家練習

  網上圖片

6. 掌握過正規方法,自己平時即使入廚房切菜炒菜、在家打掃、插花、彈琴、畫畫、書法、手工藝⋯⋯都是動靜雙修的途徑。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身份層次】說話用詞有能量,才可以提升身份!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想知道一個人的身份層次,聽他的說話,開口就知道。

一個生活事業都較成功、較專業的人,說話清晰、肯定、準確性,往往是他們的共通特點之一,清晰度讓聽的人直接聯想到的,有畫面感的。例如講到地方距離的形容,不會隨便形容為「唔係好遠」,因為聽的人就會想「即是幾遠?」;而是說「開車大概十分鐘」,或者說「步行二十分鐘左右」。加入數量詞的形容,相對「唔係好遠」更有準確性,令聽的人心中有數!溝通更清晰!表達細致化,是一般成功的領導、或專業身份的重要元素!

培訓課程中,導師說:「或許,大家可以站起來。」30位學員中至少一半人,在3秒內展示了猶疑的反應。大家有點你眼望我眼,到底站起來還是原來不動?之後,導師再說:「請大家坐下。」30位學員,反應動作一致,即時坐下。

這個測試,就反映了說話的不肯定會帶來的麻煩,包含「或許、可以」,聽的人「模稜兩可」,於是表現渾亂。

有一次,同一個朋友去餐廳食早餐。因為套餐內含飲品的,侍應問他,要不要橙汁,他說:「隨便」。侍應說:「我們沒有『隨便』這款果汁。」

有些人講說話總夾雜以下的詞句:是但、我試下、再講、再看看、看下點、或者、隨便、可能、還可以、都可以、都OK、無所謂、下次、還好、盡量……我們會形容這些都是低能量或零能量「low/no energy」的說法。

在工作表現中,要提高個人的專業或身份,說話就更要有能量,用詞就要有確定性;例如引用數量詞,也要有立場性;想聽的人感受到你的氣魄、大度及承擔,值得注意。

跟同事進行商討,回應時總有「哦」,「嗯」,「我盡量」,「我試試」……這種表達,反映了以下幾個可能性:不懂、不想負責、不積極、不想承擔;這些反應,都同時拉低了你的身份或能力。

同樣是要說話,換個方式既可顯示你態度的實在又可拉高你的身份,用詞要有能量、負責、積極、前進式、有持續性的對話,例如:

1. 我試試,改為「讓我處理……」

2. 我未做過,改為「我雖然是新手,但可以邊做邊修……」

3. 我沒有這樣做,改為「可能出了問題,我查找一下再向你報告……」

4. 我唔知得唔得,改為「多謝你讓我由零經驗開始,有你的支持,我有信心……」

5. 我都講過唔好,改為「經驗告訴我可行性低,相信可以再謹慎考慮……」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新常態生活】疫後著裝形象有何改變?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年代,這是一個從新整頓習慣性的年代,這是一個要抱開「理所當然」思維的年代,這是一個需要人類覺醒的年代,這是一個可能少了些酒肉朋友、多了些精神知己的年代,這是一個開啟部分人要學懂與自己相處的年代,這是一個生活及工作都要從新開始從新出發的年代,這是一個步入新常態生活的年。這,就是2020年。

追溯形象學可說是自30年前開始,一直以來都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式風格主導。這些年,當中的說法、技巧,有部分不變,例如一般的美學、人體與服裝的配合比例;有部分在變,例如潮流主流已不像從前,現世代可說是支流繁多就是主流;也有需要變化的地方,例如過去一些服裝配搭的框框、規則、比例等等;有部分已不合當今時世了,現在是要按時地人再考究而調整。來到這驚天動地的2020年了,以上所說的,全個地球人都公平地要面對、接受、處理。我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思量當下有甚麼要適應,有甚麼要做,形象學然也要謀變。

                   

網 上 圖 片                                                       網上圖片

就好比十年前有企業主管請我為企業員工做形象培訓時,企業負責人曾經提出,女員工是否一定要穿絲襪上班?又有企業負責人希望我向員工表達,上班不要穿slim cut西裝,不宜戴太瘦長的slim領呔款式,不宜穿九分褲、不宜穿襪而露出腳眼……我記得當時我向企業分析說,時代變化是大勢所趨,是社會意識形態及人心取向的改變,取向是不能壓抑阻止的,企業或也要作出微調及平衡指引,我們能做的是分析利弊及提供專業的指引,不是提出這個不要那個不好。因為要讓員工知道時下職場著裝選擇的優點及不足點帶來好的影響及不良的影響,甚麼是年青員工可為的,甚麼是不智的做法,甚麼場合環境的穿著,會帶來甚麼樣的觀感後果。大前提是不偏離企業文化要求,但也不能完全抑制因時代變化而衍生的改變;分析了就讓他們理解,要配合,也要時間微調過才可作出共識。

形象學要謀變,先說一下形象學的著裝形象。隨著社會意識形態的改變,名牌服飾發展處於暗淡期,不像八、九十年代那些年是大量出現明星級設計師的輝煌歲月,到現在己經自然流失了,就連奢侈品生活風氣也在褪色中。疫情在未來日子仍需要全人類堅守防線不能鬆懈下生活,經濟局勢也令大家人心惶惶,生活品就變成需要多過想要了。對於服裝,更多人講求的是舒適、耐穿、可多清洗、最好不易皺,因為已經夠忙,可省了要燙衣服的時間。當然,這不代表一定只會穿素淡,但是已難再挑起那些奢華、繁鎖、過多綴飾、配搭複雜等類服裝的意欲。在風格及配搭方面,可能會更多自由風格、各自精彩。奢華年代留下來的不會一時間被消失,但是,新常態新風尚就是更多簡單中有個性、環保及延續物命的社會意識,就等於素食,近五年也是廣泛受全球大眾年青人的選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如果是一般行政上班族,行政類服飾還會有一段日子的繼續如常,但是未來的需要可能會減少了常規及框框。特別是可能有更多不用實際返公司工作的員工,或增加了work from home的情況,相信這也關乎著裝供求的變化鏈。社交生活都是屬於新生活常態,在這種環境生活,服裝的需求風格也以輕鬆便捷舒適為主。另一方面,服飾品牌設計也跟時代巨輪一起轉動的,時裝業及服裝業的色彩流行評估、布料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統統都是時代巨輪中一員,也因時代變化而在設計意識及認知中有改動;自然又會引動了購買者的思量,外觀著裝形象變化,是時代不可避免的新風尚。

例如近年國際間已有不少Vegan 純素服裝品牌出現,台灣有環保企業持續十多年收集被棄掉的塑膠樽作生命的循環再續,造出全新形態的服飾及家居物品品牌而大獲好評及歡迎;香港也有有心年青人用被棄掉的水果做布料扎染而製造出新形態服裝,發揮創意及生產力!也有社會有心人大力支持衣服持續性(循環)的意念,將棄掉的服裝或物品,從新給予二次元生命,翻出新紗線從新賦予服裝新形態。這些,都在年青新生代中孕育著。所以,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服裝新常態,會有更多的環保意識、具有社會文化、個性表達。這些都在整體大環境中作出風氣轉移。

  網上圖片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