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贏天下】魅力三大條件:身、語、意之「語」!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魅力蠃天下:“身、語、意”  之 “語”

魅力贏天下,第一先說「身」的外觀及行為魅力,第二要說的是「語」的魅力; 個人的說話表達,簡單以「語」來等同,也是魅力的條件之一;話語令人心悅誠服,達到和樂,就是「德」,就是魅力。

同一句語,不同的演繹,令人聽起來可會有天與地的差分別,也就是高低手的分別。高手懂得將語句化做魅力!當中的「材料」包括語意內容、用詞、聲音的運用如高、低、輕、重、遠、近、收放、速度、音質清濁厚薄。如果有心善用,肯定是魅力元素之一。

畢竟,說話的內容是重中之重,是魅力持久的重點!佛家有一句話說:「口吐蓮花」,那是比喻一個人說話表達的,都是充滿善美、溫暖柔順、清香如蓮花,就是好言美語,令人舒心愉快,相處和諧。有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傷害的說話,自己都不會要,又怎可以給別人接收?

測試「語」是否有魅力,社交場合及工作場景最易感應到。其中一個必令你加分的「魅力」就是多給人讚美的話語,每天都帶著讚美心,是一份好意,也是鼓勵;不是要讚到天上有地下無之虛假;而是認真發掘對方正面的行為,簡單的讚美;

例如:在便利店買東西,有店員為你指引或推介某些貨品,即使你不買,也可以給對方送上一句說話:「你好用心!我會考慮的。」這個社會,家家有求;你的簡單一句可令對方開心得到顧客回應及尊重,而你是無形中做就了鼓勵,甚或加強對方工作的熱誠,抱持希望;這,也是你的「德」。日積月累起來,你自己個人也特別有氣質!氣場也特別好!如果多些人以這樣的心態及說話,語句發出的都是正氣祥和風,大家都活得更自在!

如果有考究用詞說法,整件事效果會有很大分別。例如日常對某些事會直率的回應「NO…唔得呀…冇喎…唔可以…」;如果大家記著「家家有求」這句話,考慮多一點,就把生活日常當作修煉自己也是好事!不妨換另一方式回應如「抱歉呀,今次幫唔到你,或者有其他我可以幫嗎?」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說好話】說話方式反映修養功夫,需累積「功力」!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如何說話不得罪人 ?

同一個意思,以不同的說話演繹,可以是天與地的反差。說話輔出口就知道這個人的形象,是不是有「修養」之人。

  (網上圖片)

職場培訓中常會碰到要求為學員特別加強「表達溝通」的練習。因為現代常以電子媒體溝通,甚少開口說話,可能疏於練習,企業需要定時為員工「補強」和操練;有時是因為員工與不同地域的同事溝通,因為不同文化及習性,也會出現不協調。例如你要查詢某些事,做事很急、性情耿直的人,開口就沒有甚麼客套禮儀話,單刀直接說:「甚麼事?你講!」耿直的這一方,予人表現「粗魯、無禮貌」,但是他未必知道。

   (網上圖片)

例如:你本意想表達「你的鞋太舊太殘了,不適合著返工了,要換啦!」;直接說出來有可能得罪人。相同意思以不同說法,是你的選擇。既然是選擇,何不選一個令人聽得懂你所指,又不會像被「煎皮拆骨」的說到最痛點,給人大個「下台階」?

如果換個方式說:「看得出你的鞋好勞累了,應該讓它休息下吧!」這樣說,幾乎沒有人不明白的。當事人既得到提醒但又不會影響自尊。

  (網上圖片)

想說好話令人聽得舒服,大前提是「尊重」、「留有餘地」,以「不傷害」為本。又常說:「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不說三道四,不說人家對不對,多以包容心來說話,就是好話;說好話令人不受傷害,就是做好事。常言道:「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的「人言」,一般都不是好話,所以才會傷人而令人畏。

  (網上圖片)

說話不得罪人,「措詞」是關鍵。措詞是會被人形容是藝術,但更實在又徹底的,是個人修養的功夫!也是反映心態加選擇的表現,需要練習及累積「功力」。話說出來令人接受,生活及工作的人際關係都會「愉悅開心」。有「修養」的人,說話不單止不會傷害人,而且更加是令人感到受尊重、會有心安、自在、和諧的氛圍!

  (網上圖片)

如果有人想說:「噢,你的肚腩都擠了出來……」,「披件外套把它遮住,會好點……」相信「肚腩肉都擠了出來……」這句話明顯是「直指問題所在」,「遮住、遮掩」背後有「負面」意義,即是說「不好」才要「掩」;其實,當事人會不知道問題在哪嗎?需要旁人指點?一般人都不喜歡被旁人直指問題所在,極可能聽得不舒服。換個角度說就是:「考慮過加件外套嗎?相信這個部分會處理得更好……」。用「處理」,在意思上不兩樣,但聽的人容易接受,又不損和諧。

  (網上圖片)

又例如:你知道對方能力的斤量,但是知道不說破,相反還來把對方的優點放大來稱讚,一方面讓對方感到受尊重受欣賞,另一方面,你的誇大讚言變相是一種鼓勵,對方自己心中也會盤算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你的稱讚,如果有自知之明的話,會理解這是一個激發性的鼓勵。

  (網上圖片)

話到口邊想一想,以言語幫人也是一件好事。共勉。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修靜修心】都市人想活得安心,能動,也要學靜!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有朋友說每天有好大量的朋友或群組訊息,光是回應都已經很花時間及精力。事實上,有必要一定要回應嗎?一定要回發很多話嗎?說話少一點,可以嗎?話多不如話少。引起誤會的機率都少一點。

多年為企業提供形象培訓到現在,經常有學員期待是培訓中有甚麼「玩意」活動!似乎非要「動」的安排不可⋯⋯。

從以上的狀況,得出一些體會:都市人習慣了要「動」,單是回應訊息,大家就好像一定要「講、或寫訊息」。回應當然是禮貌,但是也有些需要的分別及技巧。要權衡輕重先後緩急,有時回應有好多方法的;忙到連給自己的時間靜一下都少之又少或甚至沒有,對生活沒有能量補給就會衍生問題。

之前也有學員提出過,遇著要開會做presenter,或做講座speaker,都覺得很難「氣定神閒,從容自在」。因為做事太心急,行動急,說話急,明知但做不到慢一下。這煩工作,除了經驗是原因之外,處事太急也有影響,所以「難」。

  網上圖片

為甚麼難?因為大家欠了「靜」的功夫!要「動」是很容易,要「靜」,很難!人,總愛取易捨難;所以大部分人熱愛的運動都是「動」的佔大比例!歸根究底,是因為大部分人從小到大,在家、在學校、在公司,「靜」的訓練比例較少,形成不均衡。

想活得安心,先要學習修「靜」才能修心;需知道,動,很容易;靜,比較難。普遍都市人缺乏卻實在又需要的,是修「靜」,可以在困難的環境情緒中,得到多一點安住自己的心的能力。

現在日常生活無論在公在私的項目,都是普遍的「動」,動,是「分散」及「消耗」精氣神的過程,是「輸出」的。但是有出不可以無入的,入不敷支的後果會好嚴重,大家要想想。靜,可以助你少點輸出,但是甚麼都不做不是「靜」。在道家來說,更要練習氣功的「輸入」,保存精氣神,十分重要!

Still-life hot stones  網上圖片

「靜」,跟文化有關。西方文化跟中國傳統文化大有分別,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三家學問,都有「修靜」;以前的讀書方法,更是讀完書之後就要「靜坐」,當中當然大有學問。學習修靜,要知道是「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得」,也包含身心靈方面。但人儒釋道三家學問都不在香港的基本教育軌道,「修靜」更容易被不明白者用他們的門外知見而將之放入「誤區」;所以稍為提出一下都被「釘」、「否決」。

網上圖片

如果沒有接觸過東方的「儒釋道」三家文化學問,也不妨從西方科學家發表的資料了解一下。有說精神壓力是可以破壞「端粒」「(telomeres)的,能保護及重建端粒,就是延緩衰老的關鍵;要好好保護減少破壞端粒,還有很多原因;相信懂得情緒的化解收放,懂得平靜心神,都是減少破壞端粒的原因之一。修「靜」不是呆呆的坐下就是「修」的,要道理方法「學習」,持恆修動靜雙修,對工作,情緒、精神、身心靈健康、延衰老長壽命等等,都是幫助的基礎法門。

         ⋯⋯ 網上圖片 ⋯⋯          

動的活動,市面不少,大家生活中也有很多機會參與;近年世界紛紛亂亂,個人更要修心修身,修習靜是方法之一。修習過靜坐,我個人的體驗是令身心平衡,思維更清晰,情緒更易收放及化解,把心安住。學習修靜可以有幾種方法,大家不妨以作參考:

1. 學習正宗瑜伽課堂

2. 學習道家氣功課堂

3. 參加正規靜坐課堂

4. 參加正能量的身心靈課堂

5. 學習過後才好自己持恆在家練習

  網上圖片

6. 掌握過正規方法,自己平時即使入廚房切菜炒菜、在家打掃、插花、彈琴、畫畫、書法、手工藝⋯⋯都是動靜雙修的途徑。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身份層次】說話用詞有能量,才可以提升身份!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想知道一個人的身份層次,聽他的說話,開口就知道。

一個生活事業都較成功、較專業的人,說話清晰、肯定、準確性,往往是他們的共通特點之一,清晰度讓聽的人直接聯想到的,有畫面感的。例如講到地方距離的形容,不會隨便形容為「唔係好遠」,因為聽的人就會想「即是幾遠?」;而是說「開車大概十分鐘」,或者說「步行二十分鐘左右」。加入數量詞的形容,相對「唔係好遠」更有準確性,令聽的人心中有數!溝通更清晰!表達細致化,是一般成功的領導、或專業身份的重要元素!

培訓課程中,導師說:「或許,大家可以站起來。」30位學員中至少一半人,在3秒內展示了猶疑的反應。大家有點你眼望我眼,到底站起來還是原來不動?之後,導師再說:「請大家坐下。」30位學員,反應動作一致,即時坐下。

這個測試,就反映了說話的不肯定會帶來的麻煩,包含「或許、可以」,聽的人「模稜兩可」,於是表現渾亂。

有一次,同一個朋友去餐廳食早餐。因為套餐內含飲品的,侍應問他,要不要橙汁,他說:「隨便」。侍應說:「我們沒有『隨便』這款果汁。」

有些人講說話總夾雜以下的詞句:是但、我試下、再講、再看看、看下點、或者、隨便、可能、還可以、都可以、都OK、無所謂、下次、還好、盡量……我們會形容這些都是低能量或零能量「low/no energy」的說法。

在工作表現中,要提高個人的專業或身份,說話就更要有能量,用詞就要有確定性;例如引用數量詞,也要有立場性;想聽的人感受到你的氣魄、大度及承擔,值得注意。

跟同事進行商討,回應時總有「哦」,「嗯」,「我盡量」,「我試試」……這種表達,反映了以下幾個可能性:不懂、不想負責、不積極、不想承擔;這些反應,都同時拉低了你的身份或能力。

同樣是要說話,換個方式既可顯示你態度的實在又可拉高你的身份,用詞要有能量、負責、積極、前進式、有持續性的對話,例如:

1. 我試試,改為「讓我處理……」

2. 我未做過,改為「我雖然是新手,但可以邊做邊修……」

3. 我沒有這樣做,改為「可能出了問題,我查找一下再向你報告……」

4. 我唔知得唔得,改為「多謝你讓我由零經驗開始,有你的支持,我有信心……」

5. 我都講過唔好,改為「經驗告訴我可行性低,相信可以再謹慎考慮……」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