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FQ高吗?衣服是文化载体,衣着智慧不单显示气质,也反映礼节及修养!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最近路透社记者向中国外交官汪文斌公开提问,结上黑色领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段视频被刷屏了。

  (网上图片)

这件事让我想到Fashion Quotient(FQ)衣着智慧,平常有多少人会注意FQ衣着智慧?能注意多运用,FQ愈高,气质也加分不少的!

衣着不应该只是视觉力量,不只是衡量品味及身份象征;衣着表达也是需要智慧。牵涉的是场合,适当场合要挑穿对场合的衣装打扮;这是礼,否则就是于礼不合。

中国文化中说“衣冠文物”,衣服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衣着智慧也多少反射了文化的高度。

女孩子结婚穿裙褂或婚纱,会问是什么意义吗?逝者丧礼穿寿衣,会问是什么意思吗?这都是最明显的公认的文化,是认知。所以,参与者也要知礼知规矩。打个比喻,公司搞周年庆活动,当下环境是充满欢庆喜悦的,参与宾客的着装自然因而配合,才是礼的表现。相反,如果人家有哀痛之事,相关人等不会穿戴缤纷或笑容满脸地来参与;否则变成无礼。也是关乎到修养。

那边厢发生空难事故,丧失了一百多的生命,外交官结上黑带,新闻主播也穿上灰色套装白衬衣来报导新闻,就是一个为哀伤事件的心情表达。这边厢的疫情,特别是近这个月,失去了近七千人的生命,实在不是少数目,着装宜合理地适度地收敛,适度地以身体姿态显示对事情的严肃感、对逝者家属的无言同情,让大家感受到同理同心的尊重。

  (网上图片)

在大事大非的局势及环境下,当左邻右里有苦有难的时候,难道自己可独善其身置若罔闻?还可以坚离地穿戴色彩缤纷花枝招展?FQ衣着智慧做到位,更多的尊重也随之而来。

FQ衣着智慧也是一种心理展示,应用程序不只是极端的婚姻或丧礼,职场中更具有特别价值。在悲伤时展示一种感同身受,除了是同情也是修养,又或在开心活动中,你穿戴充满悦乐,与众同欢,表现投入为大家高兴,既是礼也是修养。

如在生活上有些哀伤状况,为了让别人感受舒服,不受刺激,表示自己的感同身受,可藉衣着展示你的同理心情。色彩尽量以基础的黑、白、灰、蓝及自然大地色系。这些色彩组合从未过时,也没有年龄所限;就经常显出一份沉稳的气度。款式简洁、朴实,或予人亲和温暖感就好。

  (网上图片)

  (网上图片)

  (网上图片)

  (网上图片)

有时,言语文字以外,行为就是修养的表达。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再谈素食社交:遇上非素食者围攻怎么办?同台食饭分享理念3个「宜同不宜」!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快要过农历年了!先向大家拜早年!祝愿大家四季平安康,天天大吉祥!百毒远离身,精气神倍增!

  网络图片 )

续谈素食社交,因为愈来愈发觉很值得分享。素食朋友愈来愈多,理由各有故事,可能是为环保、护地球、全球暖化、宗教、爱护动物、健康养生……这不代表肉食朋友没有这理念,只是每人都有认知及认同某些观念的时间表及行动力;所以,时间表不同,方法不一,步伐不一致。

相对整个社会,素食群还是属于小众。谈到素食者的社交,多少都会经历过一些挫折或挑战,例如有朋友说以前曾经是素食者,但坚持不下去了,原因是在外工作应酬或朋友圈饭聚时,有时会有搭台吃饭的孤单感,特别是初开始素食的时候,身边家人、或朋友、或同事们都是肉食者;他们会很热心地轮流说出他们的想法,又怕你没营养不够健康……,就是不论你怎样去解释,他们似乎仍然不大认同这个饮食选择;有种社交困难的感受。

分享素食社交点滴,就是想鼓励素食者及非素食者的和谐共融之智慧。素食朋友与非素食者也可有共同可吃的食物选择,如果同台吃饭真的遇到好热心的非素食者高论“围攻”时,不用硬食接招;接得不好令自己心烦,之后又觉得麻烦了别人,连带影响对素食的持续态度。

素食社交特别要提出拿捏理念的收放,无论多宏大的理念,不一定在饭桌上说的,说得多,可能惹来反感。先顾及态度及说话,要处理得有格局,就以让为尚,让对方尽情发表他们要说的话,令对方感觉舒服。素食者最好尽量和颜悦色,又坚定地感谢大家关心,无必要在言语中有一来一往地试图解释或扭转对方观念,也不需言语坚强地反驳什么,切忌像辩论或针风相对,温和微笑轻描淡写往往是最明智的高招。否则,即使赢了场对话却可能输了和谐气氛及关系。当然,这需要累积功力,共勉。

网络图片 

如果想帮忙令更多人喜欢或多尝试吃素,素食社交值得做的三大原则:

  1. 畅谈喜欢素食的原因,或健康养生观点;
  2. 分享素食多元化的菜式及味道;
  3. 分享吃素后对自己身心灵的变化好处。

同样,不想令人对素食反感的话,也有素食社交不宜做的三大原则:

  1. 不谈食肉及海产等的负面信息、残酷视频及对身体的影响,无谓在饭桌上讲大道理,或者教训别人;
  2. 不发表残害动物观念之类的说话,人家不是不知道的;只是大家吃得兴高采烈,别在此事挑起大家的攻击话题扫大家兴致;
  3. 不谈自己有多慈悲或爱心或对爱护地球的伟论;相对大家都可能有以上观念只是表达方法不同。

网络图片 )

这三个大原则,是基于互相尊重;即使有话要说及应该说,不一定冲口即刻表达;静待时机会比较恰宜,例如有主人家或朋友谈到某个点,想听你分享素食的观点或信息;这时可以大胆地表达;凡是残忍信息,就视乎反应继续还是适可而止。(考虑在坐者会因而反感或刺激到弱小心灵而受不了)即使有很多认为正确的理念要说,若对方表示兴趣就继续说下去,否则点到即止,反正一次交流是说不尽的。

( 网络图片 

值得推崇的观念理念,不是随便略过,而是要等待时机,是细水长流的提倡。

过年总有很多人会食素的,而且也有很多贺年素菜,而食谱名称会有素虾、素鲍鱼等时有出现;常听有批评别人“斋口不斋心”的说话吗?是对?是错?下期再说。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浅谈素食社交心法!素食者与非素食者同桌食饭,体现「和而不同」智慧!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2008年初,我开始转为无五辛的素食者,晃眼就踏入14年了!一直怀着感恩心,感恩我有这个机遇,感恩自己有这个决定,感恩一直以来,不曾被饭桌社交的孤单感所影响,因为知道自己做什么,信念大于肉欲;感恩自己有信念的坚持!更希望借着一路走来的历程心法,特别想分享素食社交心法,因为,素食社交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素食决心及持久性。

最近巧遇一位前辈单独一个人坐在餐厅吃饭,上前打招呼寒暄几句,因为他多数与太太出双入对,所以好奇问他为何不见太太同行?前辈淡然地说,太太在楼下其他餐厅用餐,因为他转为素食者了,而且喜欢来这家(我也常来的)素食餐厅的食物,太太仍然无肉不欢,唯有各自分开吃饭,各自享受喜欢的选择,饭后才再会合。我听了之后,对前辈的决定及选择,心中油然生起敬佩心,这是平常人看好像是双方各不迁就才会这样各自去餐厅吃饭,但是当事人就是可以为自己的喜好坚持,不勉强对方,正正就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论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行事式!

身边有朋友最近吃素比平时多,甚至转为食素者了;而当中听得最多、声音最大的莫过于素食社交所遇到的困扰。就像我一个朋友说,最近转为素食者了,但就是不知道煮什么才适合我这朋友吃?她的妈妈常为此而发牢骚,背后其实是因为不知道买什么煮什么、更大可能是不懂;有时因心情烦躁而发生争执,朋友又觉得令妈妈不安而惭愧,也问我应该怎样处理?

身边也有朋友活跃于推动绿色生活的组织,但是近乎20人的团队,每次的例会聚会,却不是吃素的,理由是大家虽然有心推广素食及环保,但因为好些团员平时工作及社交应酬多,吃素好像不方便,所以一直未能素食。又有些朋友,因为与同事或朋友圈聚会时,大伙儿都不是素食者,唯独自己是素食的话,很不方便,所以,又是未能晋身为素食者行列。

13年前开始吃素,以上种种情况及理由都经历过;但是我一直未动摇过我作为素食的选择!因为,我想做的事,会自己找方法去适应、处理,不想带给别人麻烦,但是,同样,我都希望别人明白素食者根本不是带给大家麻烦。

虽然近年素食者愈来愈多,但是相对中国香港近八百万人口,素食者仍然是小众。为了鼓励新晋加入素食行列者走入这个生活方式,本是增加健康感的、欢喜愉悦的、与非素食者同桌吃饭也可以各自相安的、不被一般社交影响障碍的、可以一直在素食路坚持下去的,因此要多与大家多分享“素食社交”,包括与在家亲人、工作客户同事及朋辈社交进行素食的时候,做好心理调适,理解素食社交的心态、对答、沟通、尊重、选择;另一方面,也想多向非素食者朋友分享,与素食朋友同桌用饭的时候,大家可以更彼此理解,让双方都彼此尊重,各有方式但又可以共融。

(*** 以上所有图片由作者提供 *** )

究竟素食社交要注意什么?要做什么?要说什么?才可以为自己的素食路行得更顺畅,身心充满欢喜又健康?下期正式分享更多。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

 

 

一条餐巾就看出餐桌礼仪高度!使用餐巾3个不:不挂颈、不抹嘴、不乱放!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平时在大学或企业培训的课堂,时有包括餐桌礼仪。

如果问“谁学过餐桌礼仪?”几乎90%的人反应是“未学过”!

问:“懂不懂”?通常是“无言”;

再问:“是否跟外国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反应是两眼定神在沉思。

一般说餐桌礼仪,比较倾向指西餐的礼仪。餐桌礼仪课题在“形象・礼仪”学的范畴,而形象学又源于西方国家,他们提出的餐桌礼仪都自然地只谈用西餐时要知道的“社交”。对东方人来说,平日用筷子,偶尔才吃西餐,对这方面也自然地比较陌生;加上在隆重宴会时,西方的餐具也特别多,而且总是一次过地放在桌上。虽然这些不算是什么复杂难懂,但“不知就是不知”。

西方餐桌礼仪沿于过去历史上流社会隆重宴会,展现高阶层社会的教育・教养及行为。现代生活愈来愈简单简化,但要看一个人的质素,往往在餐桌上就可以“观察”到而略知对方的礼仪高度及格局。所以,男士见女朋友父母、职场人士见客户,或一般社交见陌生人、高阶辈,想表现得体教养,餐桌礼仪也要知多点,出来“行”走江湖应备点技俩。

       

坦白说,不是说是西方人就一定做对!笔者在美国一年生活期间,也常见有些西方人自己也不大清楚这些礼仪,不一定做对。所以,如果有一天,同桌吃饭,你见到同桌的外国西方人用餐时,以为跟着他就一定对吗?不!如果对方做错的话,你就跟错方法错下去,大家一起错的尴尬了!

先说一下中西餐的餐桌上都同样会有的餐巾布的用法。

方形餐巾,无论西餐或中餐都会常用。这里分享一些重点,让大家有所参考,值得留意。

千万别把餐巾布变成你的配搭:  西方人用餐巾是将餐巾布对角打折留边,这样的三角对折比正方对折更可以增加长度范围,增加保护;对折好就放在大腿上(进食时不小心掉下食物就有这餐巾承接)。千万不要挂在脖子上,或套在上衣衣领!过去西方上流社会人士对场合及衣着都较有考究,餐巾是公用的,绝对不能接受这块“外来”的餐巾布在他们身上占位置,一来是卫生问题;二来盖着自己精心配搭的上身装束或首饰,大煞风景,怎可“做得出”;三来影响整体形象!所以,出席在西方圈子的饭桌的时候,宜留意入乡随俗的文化礼仪。

千万别用餐巾布来抹嘴:  上流社会活动中,西方人用餐巾布只是盖在大腿上,尽量避免衣服受污,但是绝不用来抹嘴!这是卫生!特别是经历了疫情这一年多的磨练,更要小心!千万不要用来当抹嘴布。之前仍见到有些人然用餐布角的尖端位在嘴角左抹抹右擦擦,其实真的惊心动魄!但是如果手指沾了汁液而用来印一下抹一下,还算可接受的。

千万别把餐巾布乱放:  西方用餐半途离座(可能是离开,或听电话),起身离座的时候,餐巾布会放在椅子上,如果用餐完毕,才把餐巾布放在桌面上,示意用餐完毕,侍应就知道可以收起餐具。要放得优雅,就要轻手放;要放得更有教养,就折好来放。如果将餐巾布随心随手乱搓一团的“丢”在桌面,也就可以看到这个人,好听就是大情大性,也可能显示太随意,轻度的就是不够细心,不好听的就是粗野,乱七八糟。

(*** 以上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

另外,西方文化宴會用餐時,餐具少有碰撞,談話多只在左右兩旁,氣氛相對是較寧靜及優雅;在這樣的環境,任何人置身其中自然有所收斂,說話就不會放大喉嚨講;因而食客也不會在這種氛圍內有太多聲音,自動自覺保住那份愉悅而不是將亢奮發洩到聲音上。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职场共融】中港工作的沟通心法之二:以中国经典文化解读文化,如何应用于生活?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回顾上星期提出中港工作的沟通心法,首要重点是接纳中国文化,其中一个“接纳”就是先做三方面“功课”。心法二,就是以经典解读文化。

中国经典如《论语》,流传二千五百多年,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中玄妙,就是《论语》的内容哲理,就是教大家做一个君子的“经”。经者,径也,就是路经;以现代话来说,《论语》是教大家做好一个人的路径!《论语》内容精辟,言语简洁,都是关乎生活,人性,生命的境界,提供处理生命中问题之圆融提示。人性、生命从来不过时,所以《论语》从来不过时!更放诸四海而皆通。日本知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及稻盛和夫等,都以《论语》为管治企业之法,而创造企业神话!稻盛和夫更著书立说,叙述他如何以《论语》管理而化解了崩盘危机!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特别到孔子家乡曲阜,拿着《论语》说:“这本书,我要好好细读”。

   (网络图片)

读书毕业、有知识、有学历、有良好的职业,就会做好一个人吗?!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有高学历,但有没有接受过“做好人”的教育?是否好人,不是与知识、学历成对等的。如果思想、言行,跟道理不相应,学历更高也是枉然。

读经典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言行、见解、发挥智慧。笔者自2013年开始在国际经典文化协会跟随老师学习《论语》,有幸受教而常记着老师所说:经典文化,不是只是拿着来读的,不是放在书柜的,不是读一百篇就“高人一等”的;经典文化,是应该用、行于生活的。生活包括工作、与家人、朋友、工作伙伴等等的沟通、处事。读了什么,就看你用于生活行为表现了什么。

 (网络图片)

早前与上海工作的朋友交流,她说香港有一个连锁食物品牌在当地开了专门店,但就是硬将香港的一套营运模式,一成不变地应用,完全没有尝试本地化。对土生土长的国内朋友,当然是格格不入的,对销售及品牌发展也有影响。朋友慨叹说:毕竟香港只是一个小岛,不过八百万人而已。上海人口是香港的三倍,硬将香港那一套放上去,无视本地生活文化,其中意识,好听的就是“自我主意”,不好听的就是“自大”。市场那么大,你不去融入本地文化,难道要二千万人在他们的“地头”重新学习来配合你吗?

以上事件,关乎对人的行为处事,特别是在异地,如果欠了对当地的理解及尊重,那就很难达致通达圆融。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第十五)。大概的意思就是:子张问孔子,到外地去(“行”)该怎样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尊敬,即使到了边陲之地,也能够通达。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能笃实尊敬,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能行得通达吗? ”这就是《论语》的哲理:到外地去,怀着尊敬之心而行,事情自然畅顺,否则便行不通了!

《论语》另一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第九)。孔子教导,做人要杜绝四种弊病:不凭主观意愿,不以事为必然,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如果能记着几句经典,实行于生活、工作中,多点尊敬别人、少点自我独尊,相信对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可以更通达,生命更圆融。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

【异地文化】 移民外地生活不可不知的文化差异!

导师作者:蓝婷.活得精彩创办人.国际认证专业形象顾问(AICI CIP) 资历超过十年资深专业导师.国际形象专业执行高级教练.企业培训导师.跨媒体导师及写作人|擅长助你快速提升视觉优势、社交礼素、说话能量、表达力量

在餐厅,听到以下的对话:

甲:我太太想移民。

乙:移去哪?

甲:可能英国。

乙:想走就走咯。

甲:问题是我不想。

乙:为什么?

甲:我俩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说,去到那边又没几个朋友,又没什么好吃的!在外国没有我最爱的火锅啊!难道经常走去唐人区,又或者晚晚在家煮饭吃?!!还要在新环境花时间从头来过!那是什么生活?!!!我不想将时间这样过,不值得。

乙:是的啊,我觉得自己好幸福,香港什么都有,虽然仍有不足,仍有深度改善的地方,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问题!我觉得香港好的地方已经不少!比外国很多地方都多!我珍惜我有的,不去想自己没有的,好知足好满足,以后通关还可以闲时返内地接触一下新科技!新建筑新事物太多,太吸引了!

甲:就是咯,我在香港想做什么都方便!想吃什么都有,尤其是我最爱的吃火锅!可以出来“吹吹水吹吹风涮涮锅”,多好!

乙:对啊!以前的移民就真的是出入不平安、吃不饱穿不暖,工作无门,才惟有无奈出走,我们活得好好的呢!不过,人各有志!你同太太做好心理准备就重头来过吧!

甲:我才不想!!!

……

想起自己当年到美国生活,读书,工作,接触过好多不同的人,遇到好人好事也不少,幸运开心顺利事也接二连三。按理我应该留下来生活工作;但是,我没有这个意欲,因为那不是我的文化喜好,也就不是我的根。以有限所知,不少外国的当地华人(土生土长的除外)总是生活活跃于华人区,日常语言不是广东话就是普通话,几乎不用说英文或当地语言,都可以长住数十年;以我所知,他们的生活文化仍然有中西“壁垒分明”的差异,因为融不入,自然就会与自己“同声同气”者走在一起。西方人一样,觉得与你(东方人)融不入,而且这是他们的“主场”,也没必要与你“融入”。我那时就好奇,大家可以是朋友,可以客客气气地相处,但为什么融不入?生活同时在探讨,平日生活、工作、与人接触时,也会探讨,为什么融不入?后来,比较明白的是,虽然都是关乎两地的不同生活习惯、成长氛围、学习方式,经济发展⋯⋯;但是,归根究底是文化,根源是文化不同,以上的状况什么生活习惯、成长氛围、学习方式、经济发展等等,都有分别有影响。

就说吃火锅这种生活日常,只有中国人才会以火锅(广东人叫打边炉)来作餐食,西方人传统饮食文化是没有火锅(吃火锅)这回事。只是后来会偶尔因工作应酬而参与,或是因为日式的sabu sabu流行而参与。以我认知,这是文化,也是民族的根的分别。西方人无论午餐或晚餐,都是自己个人“大碟”,个人餐就是,可以说是“各自为政”。你最好不要碰他们那盘食物,什么分享,想都不要想;西方人普遍不喜欢把食物夹来夹去,分来分去;他们喜欢自己处理自己盘上的食物就是,这对他们来说是最感觉良好的,卫生又安全的。他们所做的所想的,都与西方文化有关;西方人爱自由,爱自己,爱什么事都要计算自己的权利;但少有说到义务,少有说到为人付出;所以他们只提出有感恩节,却没听过有“报恩”这个字汇。中国文化不是说感恩的,是说“报恩”的;报恩,即报答恩情,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恩情有很多,报国土恩、报父母养育恩、报救命之恩、报伯乐知遇之恩、报老师培育之恩等等。中国文化从来都是教人知恩图报是做人的优秀品质。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因疫情关系,大部分西方人在初开始的时候,搬出各样理由都是以自己做出发点,都不愿戴口罩!到迫不得已才戴上,但仍然有西方人士似乎大无畏宁死不从。这是他们的文化的根。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火锅,流露出一种文化底气;中国人喜欢围炉,喜欢一家人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或聊聊天;即使一起举筷吃火锅(*),一方面大家感到温暖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家一起是一致的、团结的;有一份共融的意涵。中国人饮食文化及生活态度偏好于有好的食物及喜乐事,都喜欢分享出去,例如每家每户有女儿结婚就会向亲友分发嫁女饼;有小孩出生,就会向亲友及工作间同事分享姜醋红鸡蛋等等,都是喜欢分享出去的,因为这样要联谊见面,都是喜欢团聚的!所以疫情来了,就显现了文化的根!勇气加果断地二话不说把武汉封城,大家同心团结切断源头,做到了;早前石家庄封城三天,为千万人做测试,查出源头,做到了。大部分香港人也清楚知道有需要戴口罩(早期因缺货而排队抢购都要买),即使载口罩不是很舒适的事,为保护自己及家人,甚至邻居、小区、同事、朋友⋯⋯,都会二话不就戴上,是顾己及人的文化形象。毕竟大部分香港人是中华民族后代,这个根是有的,扎得较弱而已;希望将来可以转弱为强!

因以上两人的移民对话,也就想起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及形象。这些,都是切切实宝的生活形象,相当值得三思及探索。

 

:*源于远古华夏民族以水或汤导热锅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
多谢阅读!欢迎继续浏览,留言分享。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