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素食社交心法!素食者與非素食者同桌食飯,體現「和而不同」智慧!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2008年初,我開始轉為無五辛的素食者,晃眼就踏入14年了!一直懷著感恩心,感恩我有這個機遇,感恩自己有這個決定,感恩一直以來,不曾被飯桌社交的孤單感所影響,因為知道自己做甚麼,信念大於肉慾;感恩自己有信念的堅持!更希望藉著一路走來的歷程心法,特別想分享素食社交心法,因為,素食社交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素食決心及持久性。

最近巧遇一位前輩單獨一個人坐在餐廳食飯,上前打招呼寒暄幾句,因為他多數與太太出雙入對,所以好奇問他為不見太太同行?前輩淡然地說,太太在樓下其他餐廳用餐,因為他轉為素食者了,而且喜歡來這家(我也常來的)素食餐廳的食物,太太仍然無肉不歡,唯有各自分開食飯,各自享受喜歡的選擇,飯後才再會合。我聽了之後,對前輩的決定及選擇,心中油然生起敬佩心,這是平常人看好像是雙方各不遷就才會這樣各自去餐廳食飯,但是當事人就是可以為自己的喜好堅持,不勉強對方,正正就是中國傳統經典文化《論語》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行事式!

身邊有朋友最近食素比平時多,甚至轉為食素者了;而當中聽得最多、聲音最大的莫過於素食社交所遇到的困擾。就像我一個朋友說,最近轉為素食者了,但就是不知道煮甚麼才適合我這朋友食?她的媽媽常為此而發牢騷,背後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買甚麼煮甚麼、更大可能是不懂;有時因心情煩躁而發生爭執,朋友又覺得令媽媽不安而慚愧,也問我應該怎樣處理? 

身邊也有朋友活躍於推動綠色生活的組織,但是近乎20人的團隊,每次的例會聚會,卻不是食素的,理由是大家雖然有心推廣素食及環保,但因為好些團員平時工作及社交應酬多,食素好像不方便,所以一直未能素食。又有些朋友,因為與同事或朋友圈聚會時,大伙兒都不是素食者,唯獨自己是素食的話,很不方便,所以,又是未能晉身為素食者行列。

13年前開始食素,以上種種情況及理由都經歷過;但是我一直未動搖過我作為素食的選擇!因為,我想做的事,會自己找方法去適應、處理,不想帶給別人麻煩,但是,同樣,我都希望別人明白素食者根本不是帶給大家麻煩。

雖然近年素食者愈來愈多,但是相對香港近八百萬人口,素食者仍然是小眾。為了鼓勵新晉加入素食行列者走入這個生活方式,本是增加健康感的、歡喜愉悅的、與非素食者同桌食飯也可以各自相安的、不被一般社交影響式障礙的、可以一直在素食路堅持下去的,因此要多與大家多分享「素食社交」,包括與在家親人、工作客戶同事及朋輩社交進行素食的時候,做好心理調適,理解素食社交的心態、對答、溝通、尊重、選擇;另一方面,也想多向非素食者朋友分享,與素食朋友同桌用飯的時候,大家可以更彼此理解,讓雙方都彼此尊重,各有方式但又可以共融。

(*** 以上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 )

究竟素食社交要注意甚麼?要做甚麼?要說甚麼?才可以為自己的素食路行得更順暢,身心充滿歡喜又健康?下期正式分享更多。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形象內修需要歷煉和沉澱,是真修實行,不走捷徑!4個方法讓精神力量更壯大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繼續祝願大家2022新一年,活得平安、身心安康、六時吉祥!

兩年前開始,久不久就有業界同行或朋友問,初接觸形象,總是向外(外表)尋求解決方法;做了一段時間之後,體會就是:有人學以致用,堅持耐力長短不一,有人這邊學那邊就還給你了。日子愈久就愈會發覺,外在改造雖然有威力有影響力,內心開始浮現訴求,覺得不夠踏實,或者不足或未完整。

一般人的形象,從外在修改,是基礎步,是物質性的改動,而物質是外求的,也可以快速的,較容易看效果,也較容易得到暫時性滿足,當基礎步穩健了,達到一個從外在領受自我感覺良好(也包括別人的欣賞目光)的階段。但是物質性的基礎步不足以滿足及完善對形象提升的整全需求,這時很自然走向精神層面,即是向內求。

以個人經驗,有這份訴求,就是內在的「我」在成長在變化在躍動。內在的我需要精神力量的調和;形象外力可以隨手拈來揮灑自如,形象內力就需要歷煉及沉澱變成自帶的資源。這個精神力量,可以帶動到你的個人修為、脾氣、說話談吐;可以引伸啟動你的懺悔心、歡喜心、包容心、感恩心、慈悲心。這些內質,混和起來演化成行為,會令精神力量更壯大,就是形象內修的課題!

  ( 網上圖片 )

這個內在的「我」的成長不是年齡的成長,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包含經歷、智慧、價值觀、生命追求目標;這四大元素,是形象內質的組合體。形象外觀力量可以很迅速造就了出來,但是形象內質是長久式的內修功夫。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啟動,建立及儲蓄你的形象內修功夫。

上星期我提議過儲蓄(健康)戶口、開正能量戶口、開資糧戶口;這些都是形象內修的課題之部分的「說法」,現在更強調「做法」!形象的內修方法,每人都可以做。以下分享一下我一路走來的做法,深深覺得是受益者,更希望帶給大家參考:

1.      讀書 – 超過八年每星期天早上參加國際經典文化協會主辦的論語課,一字一句的讀書,之後靜坐、動功,之後才聽老師解讀論語。每次用手指頭指著一字一句的讀書、靜坐、動功,全都是以中國傳統經典文化來修心的功夫。想能夠經常心安、安定、少點心煩氣燥的話,我建議大家不走捷徑,老老實實的修,一天天一點點,一定有效果。論語當中一句話: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是聖賢賢訓;跟以下的修練也是一脈相承;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2.      煉功 – 超過十二年,每天早上習煉道家的念力氣功「太極五行功」(是太極五行自我康復工程的主要功法),初開始學習就重新調整對病理的傳統觀念,健康是自己有責任有需要自我多加警醒;也加強了每個人自身具有自癒力的認識,既可養生也可發揮自愈療效!功法的核心是講究內求不作外求;跟儒家文化「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異曲同工;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3.      學佛 – 超過十年佛弟子身份,感恩有幸皈依佛法僧,定期禮敬三寶,培養練就懺悔心、謙卑心、尊敬心、感恩心;還有誦佛經、唱梵唄,都是修攝自己內心環境,特別是與其有時間煩躁不安,不如撥時間去誦經文、禮敬三寶;感激遇上這個可讓人終身學習的過程;以前很少在工作上提及,因為怕惹來不必要的反應;隨著疫情反覆,我更感佛理對人心、處世的重要性,所以也豁出去,希望能接引有緣人,做得幾多是幾多。撇開宗教話題,學習佛法予我而言就是要好好修行,佛理也是講及自我覺悟,各人因果各人自己受自己了。簡單來說,肚餓找飯食是自己要食的,口渴要飲水是自己要飲的,沒人可以代勞。儘管你可能有助緣,但是一切都要自己負責(當然還有很多相關學問,只是先說到這裡)。上面說的儒家文化「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道家養生法「我命在我不在天講究內求不作外求」,跟佛家的因果及修行,理念及價值觀都是同出一轍。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疫情生活,聽聽佛音,心情都會舒緩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1reKKji7M

4.      持素 – 超過十三年素食的我,義無反顧的跟大家分享素食「容易買、容易煮、好味道」,因為以前不時在家一邊做素食,一邊聽佛理,或佛曲,是一個非常值得嘗試的修心行為。當時聽佛經,了解素食是要培養慈悲心,時常自我提醒做人要有慈悲心,少殺生,惜福更要造福。現在我每次寫「素心Cook」食譜,我都感恩能有以前的機會日子讓我做素食,才能有這樣的機會。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內修功夫往往是要一步一腳印,真修實行,不行短途捷徑;祝福你在形象外力滿滿,形象內修功夫方面也能自帶給力,那時候內求能力更強,真正內外都收放自如!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2022年新氣象、新形象、新能量!建議開三個戶口:儲蓄健康、正能量、正知識!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首先祝願大家2022新一年,活得平安、身心安康、六時吉祥!

日子順逆總會有,學懂歡歡喜喜受!最重要祝福自己及各人都繼續有能力!有魄力!有耐力!唯有這份自帶能力及別人無法代替的擁有,才可面對、處理、放下、皆自在!最好還可以加入「素」食族群,素造新力量!精氣神滿滿!愈多人自身環境好,能量氣場愈更好!

(**** 以下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

踏入2022年,祝願大家朝著擁有身心靈健康、和諧、美麗的形象作目標,為自己的生活形象加添養分,福慧雙修,從而更可能推己及人,令自己及家庭相處得更和睦及活得更精采,更希望大家都活得自在!

每逢新一年都會有檢視過去的習慣,也就順道梳理一下身心靈,重新排列未來的生活重心!展開新的行動!快速概述一下2021年做過甚麼大小事年記:

1.       20211月,我在不大積極的情況下接觸了一個德國科學家研發的健康飲用產品,這飲品特有營養輸送概念(NTC®)專利,按人體每天營養分量比例而沖飲,直接輸入細胞。我之前真的不怎麼積極,只是接受了朋友的好意願意試試體驗。飲了三個月的感受是自覺精氣神更好,更重要是要加強免疫力!其實重點不是我的故事,重點是我彷彿是被安排飲用才有下一步的事情,因為事隔三個月後即4月中,我的哥哥因腦部被發現有頗大的腫瘤,被急送返港,做了長達12小時的手術。手術後當天半夜曾經出現休克,手術後一星期都未能自理,完全要護士照顧,就在手術後一星期,我讓他開始飲用這健康產品,飲量是比一般人高的3倍分量!一星期後他可以出院!狀態是可以完全自理。休養一個月,康復理想,更在香港接種了兩劑疫苗才返回國內繼續工作,持續三個月保持每天平常人的飲用方式,身體從未有任何不適,半年後覆疹,醫生說身體狀況良好!我深感這是巧妙的安排!

2.      20202月開始出發點因為疫情而多數人都要留家做飯,於是在本欄附加素食譜為大家提供素食靈感;2021年4月終於一償心願,在經濟通網站開拓推動素食的專欄「素心Cook」,感恩我能以超過十年素食及倡導素食者身分為大家效勞!自己構思食譜及做法,更自拍影片自己撰文,就是希望更多人知道素食有好多美味又健康的選擇!

3.     20215月,有幸被邀請落區,為社區朋友提供素食課堂名為「家家有葷素」,近乎做了「素心Cook」的現場分享示範版。反應令我感到很鼓舞!

4.     20215月開始,接受新工作,為素食餐廳作空間形象及參與運作的顧問,作為素食倡導,有幸又踏出多一步!更感謝所有好評、欣賞及支持的大眾友好!

展望2022,我相信我們更要立善念、發好願、用心篤行一切對地球、對環境、對生態、對生命都有幫助的事!迷眛本性,災難紛呈;人心正,天心順,人心不正,戾氣沖天,氣侯變異也因此而來。

2022繼續小小建議分享如下: 

1.     開一個儲蓄(健康)戶口 : 儲蓄健康是自己自主的,每天自我要求的起居飲食生活作息的行為累積。每人的健康方法都不同,如跑步、瑜珈、氣功、素食等等,找對適合自己,儲蓄累積有效和應的能量及方法。疫情還未過,加強免疫力為尚策。

2.     開一個正能量戶口 : 儲蓄一定的正能量,有助負能量出現時,加減扣除下,令自己減少身心不安的傷害蔓延!如果平時不儲蓄,何來有這筆「資產」去幫補及抵銷?特別是現今生活愈來愈多複雜事態!正能量不是靠別人給你的,只有自己生產的。   

3.     開一個資糧戶口 :資糧是正知識的智慧資糧;多接觸及學習具有正知識正見的朋友,備實際經驗琢磨後產生的智慧,可以幫助平日生活工作遇到、連一些專業人士都幫不了的想法及態度。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為舊物賦予新生命!破裂木椅只可棄掉?用麻繩修補為它「賦能」!改變心態翻出新形象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個人真實案例。

話說最近訂了一張木椅,收到打開後,發現木椅手柄已崩裂了。

有旁邊的人看到,就說,退貨吧;也有說,退錢吧。

你會怎樣處理?

這事情啟發了我絮絮的思量:

  1. 退貨,可以是可以;但是,這一來一往的運費,真有必要嗎?
  2. 退錢,當然也要退貨才可以退錢;對方即使收回了木椅,會否掉棄為垃圾?
  3. 如果我可以把木椅修補,木椅的功能仍在,那就是少了一件因被我棄掉而可能被砍伐成垃圾丟棄的可能!

基於環保意識,基於不想浪費的意識,基於包容的意識(相信賣方及物流都不是有心破壞的,有時意外破損無可避免),我選擇了第三個做法。

根據態度與結果的8:2 比例,態度真的會完全影響這木椅的命運。

其實,我有兩個考慮: 一,可以自己修補就自己做; 二,如果物品損壞到非我能力範圍可以修補的話,就尋找願意環保循環再用的木匠發揮二次創作!

這木椅的手柄破裂的部分正是手把位置,如果不處理,當然有機會弄損手掌;但其他部分都還很好!坐下來仍然堅固穩實,看來也不算是嚴重到不能修補,所以,心態一轉,就決定為這部分加點手工!就是只用麻繩,簡單地在破裂的部位好好地繞圈子,把這部分「美化」一下!事實上這個想法也是來自一些玻璃瓶,繞了麻繩就是一個新形象!既保留實用價值,又有另一種的風格!這張木椅,就這樣繼續發揮它的價值及效用!這實在是有意義,又值得!

我們一直生活於頗放肆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想買就買,想掉就掉;當真的要棄掉甚麼東西的時候,不妨停一停,想一想,是否可以給這物件「賦能」?可以翻新?可以再持續物命?同時,就等同減少了一件「垃圾」?

2021,驚濤駭浪式的又到尾聲,又是回顧總結的時候!

最近朋友的一個問題在啟發了我這一次回顧的啟思。他說今時不同往日,以往慣常的旅遊、奢華,在這些年的地球疫情、社會民生、氣候變化等等現象之下,過去很多生活形態都在變化,他問起我關於形象工作又會如何變?我相信,未來大環境是需要更多有心人支持把物件賦予能力賦予能量賦予新生命,無論是衣物、飾物、家居物,都應該有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只要有這心態,就可以翻出另一狀態新形象,都是形象內功修為的提升!

    

(**** 以上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從「進退有禮」教育行山禮儀,才是修養根源!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天清氣爽,香港的10月到12月都是行山的好時節;而且景致優美,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紅葉不多都算是有。過往,不少遊客更是專程來香港作行山主題旅遊的!

(**** 以下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

        

香港的確是好山好水,只是,過往行山或行走於郊野公園的時候,沿路總會見到不少垃圾,除了掃興,感慨文明行為的水準,更破壞香港優美形象!即使只是本地旅遊也不能忽略啊!

最近在港鐵內行走的時候,見到很多個站內都有一個相同的大型燈箱「告示」,附有行山、郊野公園等標誌,主題是「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是要教育市民行山或到郊野公園的時候,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告示內還有一句非常細小的話句:「行山有道」,英文是「Hiking Etiquette」;坦白說,「行山有道」意涵實在有點宏大,有點遠見!只是,「道」實在非言語所能書寫,需要真修實行領悟。所以,如果要直接道出本意,以英文直接翻譯,「行山禮儀」可能更容易令普羅大眾明白而增加行動力。

首先,能有這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告示在公眾人群流量高的地方出現,是非常值得讚揚的!之前一直有不少有心義工邊行山邊幫忙檢拾垃圾,真的好不容易。現在政府也加大力度進行「公民教育」,又多行一步的確是好事!

不過,「行山有道」似乎宏大了點,未夠直接;愚見認為中文字句來個「進退有禮」會較入心。畢竟,大部分香港人是以中文理解為主,這也是「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目的就是想大家每天出入都要看到,耳濡目染,從而建立成效吧! 

從小到大接受教育的時候,很少會聽到學校老師教何謂「進退有禮」;直至自己近年接觸中國文化多了,了解到這句話語是中國的禮儀文化基礎,先從行為開始做教育。小朋友從細就要學習「洒掃」、「應對」、「進退」;而且,不會只應用於特定場地,而是任何時候及廣泛應用於生活各式場景,包括家庭、學校、工作、活動、社交、戶內戶外⋯⋯任何場景的禮儀文化。而且,「進退有禮」更可以進階到形容做人要識得進時也要識得退。

記得自己兩年前也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引述政府近年推廣綠色旅遊,但香港的行山徑還是垃圾滿布。又有指在麥理浩徑一帶的跑山徑拾到很多能量棒包裝紙,有議員勸諭跑手切忌「贏了冠軍,輸了品德」。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主席李以強指行山時經常見到樹椏和石縫位塞滿垃圾,「咁有心機攝,點解唔乾脆帶走?」也建議行山人士自備水樽及毛巾,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及污染。漁護署表示自2017年底移除郊野公園遠足徑的垃圾桶後,去年郊野公園垃圾收集量為三千公噸,較2017年減了約一成。並一直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2019年5月又撰文記載過當時在上海,樂見上海市容形象又來一個大「升呢」!上海的環保工作可以從街道、商場、食肆、交通、公用洗手間觀察,還有服務人員的態度,處處是反映人文質素的地方!今時今日的上海,少有隨時見到街上有垃圾了,正是「自己垃圾自己處理或帶走」、中國文化精神「進退有禮」的生活展現。

        

孔子論語中早已一語道破:「不學禮,無以立。」有禮的約束,有行為的依歸。台灣的環保分類工作也做得很出色,在台灣,環保志工也不少。香港不少人去過日本韓國及台灣旅遊,不妨也把他們的生活優點「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禮儀,也帶回來「己用」,那肯定又是另一人文質素大提升!

想起近年帶過爸爸去日本及韓國旅遊。他驚訝在街上想找垃圾桶掉垃圾是找不到的,但是街上仍然好乾淨!導游說街上是沒有垃圾桶的。他們從小被教育及政府有法例規管的。大家都習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帶走回家分類)」。這明顯就是「進退有禮」的日常行為!

甚麼是「進退禮儀」?就是進退都有對等守禮的行為,有「進」,也有「退」;懂「進」,也應該懂「退」的行為意識,進退有禮,才是修養。列舉如下: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進入一個地方的時候乾乾淨淨齊齊整整,走的時候也有責任保持如進來的狀況。相信不用單只說去效野公園,就是平時大家在公開活動,或節日活動後,又或平時的餐廳,或參與朋友、公司的公開活動,進場時,相信枱上地上都是事前悉心安排擺放好的。但是完場後,總會見到枱上多了製造或不經意帶來物品用完後變成的垃圾。如果自己帶來的飲瓶,卻不是自己帶走,於是留下大小不同的垃圾,還得要人來檢拾、分類;有心為環保出一分力的話,不妨各人都做好自己一步,就是自己食完用完後的垃圾,自己帶走離場。筆者跟過一位前輩出門,每次食飛機餐都滴水不剩,所有食物食完食乾淨(他說縱使不好吃都不要浪費食物,如果不喜歡飛機餐,索性不要點,點了,就有責任「完全食掉」),食完之後,他更把自己那份的所有膠質餐具抹乾淨,放入手提包,不是貪這些物品,而是帶返去,放去分類回收的地方;因為他恐怕機艙太細,未必做到分類,他的理念是不管人家做不做,自己做認為應該及對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這種德性,稀有了吧!但實在值得個人自我檢討。這份德性,如能可以「發揚光大」,成為更強感染力,那就真是「文化底氣」!

「進退有禮」還包括:

1. 用完物品還歸原處

2. 保護物品如同最初

3. 進場離場保持環境

4. 有份食就有份帶走

「進退有禮」是無國界無界限!「進退有禮」是尊重及呈現人文素質的表現。放諸任何活動及生活場境,四海皆值得奉行!「進退有禮」對個人修養、對專業形象,都令人「另眼相看」!「進退有禮」對有小朋友的家長,都是製造耳濡目染之氛圍,都是播下善巧種子行為之因,期待將來開花結果,子女們都有更好的修養力量,也是家庭之福!

順祝大家冬至吉祥,團團圓圓,開開心心!趁假期打算行山的朋友行得安全、愉悅!身心舒暢!進退有禮你我他都做得到!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形象內功修善法,由環保做起!「慈濟環保願行館」以共知、共識、共行愛護地球!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玻璃自然分解需時1,000,000年!!!

發泡膠自然分解需時10,000年!!!

膠袋自然分解需時30年!!!

如果人的一世有百歲,千世輪迴,那個被你棄掉過的玻璃樽仍伴左右???!!!

以上資料,都是多得日前參訪剛啟動的「慈濟環保願行館」所得知的資訊。出席開幕活動的嘉賓眾多,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也特意來支持。

(**** 以下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 )

地球嚴重受傷,如不警醒,加上行動,無論人、物,也沒形象可言了!

修善自己,修繕地球,刻不容緩!

慈濟環保願行館歷經兩年半的修繕、設計和展館工程,以環保理念與建材修建而成。終於在2021年11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於2021年12月11日舉行開幕典禮。項目中有專業的建築師、設計團隊、策展團隊、環保藝術家和工程公司的用心,令環保站得以全新面貌成為今天的慈濟環保願行館。

走入慈濟環保願行館,可以參觀到不少環境變化的資訊、處處都是充滿環保意識的設計及展示!例如有專為回收雨水的管道、盡量保留及美化的水井,喻意飲水思源、棄掉的飯盒做成地台、自製環保酵素、用完的塑膠瓶及膠飲管做花瓶,還有木匠師把打風倒塌的樹木拾回來從新創作給予新生命新形體!甚至有一個大愛感恩科技館可以參觀到塑膠瓶如何變成衣服鞋襪手提包等等!垃圾之名,應該要重新定義!物品是可循環、可變成資源、可再造、可以續物命! 相當有意思!有啟發性!讃歎!值得大家預約去參觀及學習。

 

         

慈濟環保願行館經翻新改造後,建築物四周彷彿被竹林圍繞,雅致寧謐,並將安排一系列的活動予公眾人士參與,透過舉辦講座、導賞、素食班、市集、街站等等…提高大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並開展素食之路,一同守護環境。

   

話說我第一次接觸座落在大圍山邊的慈濟環保站,本是慈濟大圍聯絡處,主力擔當環保教育工作;也就是現在願行館的前身;時為2013年,當時場地比較簡陋破落,而且位置不怎麼起眼。我當時參觀完環保站之後,還親手在垃圾桶內檢垃圾做分類;深深為所有做分類的志工們覺得難為,好不容易,因為垃圾桶內不少外賣發泡膠及殘餘食物、汁液、飲料;混起來是甚麼回事,不用形容,大家都可以想像到。自此,我每次在外吃飯,盡量食乾淨,甚至用清水倒入飯碗中連汁帶水一起喝完;飲過的膠瓶,我會沖洗一下才放入環保箱。每次如果在別人的地方作客,人家端來的茶,即使不是一次過飲完,臨走的時候,盡量飲乾淨才離開;盡量少買樽裝飲品;有需要時盡量自備餐具或保暖瓶,少用外賣盒或杯;每次乘坐飛機後,都把膠匙膠叉帶回家,免得機艙因無法分類而只能混合在垃圾堆。

之後,我更參訪過位於台北內湖的慈濟環保中心,更被當中的環保分類工作所感動!很多老友記志工們每天大清早就去中心好像「返工上班」一樣,各就各位坐下來把被棄掉的塑膠瓶分類,我也是那時開始知道原來塑膠瓶分為#1至#7號,各因塑料的硬度分別而各有不同的再度使用的地方。回港之後,我也身體力行穿上這些環保衣作為工作及日常服,既做行走的環保意識,也在意給身邊的你與他有接觸認識的機會!也定期在公司內做推廣,也提供素食與眾分享。

大家可知我身上的白色襯衫、手上提著的手提包都是屬於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再造產品,全都是由棄掉的塑膠瓶,以續物命的意識加技術,重新演繹造出來的;非常舒服、美觀又容易配襯!全天候都可以穿著!灰色手提包至今我連續用了五年,幾乎天天用,真心讚賞設計很實用又有簡約美!

慈濟環保願行館以「共知、共識、共行」作為宗旨,提升大眾對環保的覺醒,帶動行為上的改變,集合共行的力量,落實身心靈環保和大地環保,以減緩地球暖化的危機,保護地球,保護大家的生存及家園。 

高度鼓勵大家一定要來參觀,絕對可以改寫你的生活環保態度,更是絕佳的親子教育!為地球出心出力,你我他都可以做得到!

預約參觀學習的團體,可以在網上預約: 

慈濟環保願行館網站:

https://tzuchieac.org.hk/

慈濟環保願行館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zu-Chi-Environmental-Action-Center-%E6%85%88%E6%BF%9F%E7%92%B0%E4%BF%9D%E5%85%B1%E8%A1%8C%E9%A4%A8-108965488216500/?ti=as

 

註:慈濟環保願行館建築物於上世紀50年代初由胡文虎家族興建並捐贈給慈航淨院,開辦義學與慈幼院,及後改作幼稚園。幼稚園在2000年停辦,慈航淨院瑞融法師於2003年將物業轉贈給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用作大圍聯絡處及環保教育站。為進一步推動本地環保,讓市民大眾更深刻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及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之中,香港分會於2021年將建築物修建成慈濟環保共行館,並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贊助展覽及相關經費。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HKJCCharitiesTrust #賽馬會從心開始環保共行計劃

#JockeyClubBeginintheHeartEnvironmentalCollectiveActionProgramme

#慈濟環保願行館 #TzuChiEnvironmentalActionCenter #拯救地球從我做起

#一齊動手保護地球 #慈濟 #Tzuchi #Greatlove #大愛 #環境教育 #愛護環境 #減廢 #環保 #垃圾分類#saveearth #protect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ecofriendly #savewater #environmentaleducation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曉日春暉慈善音樂會》:紀念前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她是如何做到「事忙心不忙」的境界?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人走茶涼是現實,但人走情在也是有很多可能的。而人走了,還可以留下優秀形象而繼續發揮影響力的,仍然可為大家勉勵及學習的,不多。前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女士是近代值得緬懷,還可待永續的心志的其中一位。

早前出席了《曉日春暉慈善音樂會》,以感謝・感恩・感動・給每一位曉暉的朋友奏出懷念的音樂會;由香港國際音樂節主辦,受惠機構為「愛心獎・許曉暉紀念基金」,讓曉暉的朋友們都可以藉此延續其心志,扶持中國文化、文化傳承、藝術推廣等領域,繼續發揮力量。

為曉暉前副局長站台及支持的官商、文化、藝術等朋友當中,還包括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前香港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及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當然還有她的先生即「愛心獎・許曉暉紀念基金」執行委員翟普博士,及細女Sophie。Sophie更在台上唯一點名多謝她的幼稚園校董溫金海先生,也是她幼小童年時,母親常帶她到國際經典文化協會在該會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協會主席。曉暉前副局長當年對國際經典文化協會的傳承傳統文化活動項目素來鼎力支持,事隔那麼多年,Sophie在台上唯一特別點名道謝,可見在父母親薰陶下的尊師重道之情是多麼深刻。

我與曉暉前副局長的真正認識,在於一個由她主動打給我的電話開始。那時應該是我2013年左右在另一個媒體平台定期發表專欄文章,當時她道明看過我的文章,覺得我的字裏行間風格及態度都很正面,於是主動邀約見面,大家更討論一下未來可為社會多發正能量的聲音!之後我更為她找配過一些華服,更為我有份負責的孔誕紀念日活動中的華服表演項目粉墨登場,擔任壓場行catwalk……

每次見到曉暉前副局長都是謙和,溫文爾雅,眼神溫婉,嘴角笑意盈盈,氣質如幽蘭;我更欣賞及佩服她總是辭令得體,流俐有序,氣定神閒,不徐不疾,不急不緩,言中有物;她說話自信,卻不會咄咄逼人,總是從容不逼,恬淡處之。這就是大家形容她「事忙心不忙的境界」。

雖然曉暉前副局長在這一生短暫,卻絢麗。認識過、接觸過曉暉前副局長的朋友,相信都會被她的寬厚待人所感動。雖然節目的主題是主辦方題寫的「感謝・感恩・感動」,這句話也是我們對她說的:感謝她留下來的行為魅力讓大家永續,感恩她曾為香港市民努力不懈的付出,感動於她的光芒照亮了很多有需要她幫忙的人!

曉暉前副局長這一生的生命載體可能是短暫的,但她留下上善若水的性格魅力特質、談笑用兵的處事智慧、矢志行道的精神力量,卻是可以持久永續的,繼續傳喚感染到其他人,生生不息地把文化及藝術穿透力繼續發光發熱,發放光芒!

藉以本文向許曉暉女士表達:感謝、感恩、感動!

(**** 以上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終身大事,何不辦一場驚艷古制婚禮?儀式端重、大氣瑰麗,傳承中國禮儀文化!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最近有朋友籌備婚禮,找我給點婚禮服裝的意見。朋友覺得一生人一次,就是想來個隆重而獨特的新娘形象,為人生大事簿上記下特殊又重要的一頁!

了解過朋友鍾情中式婚嫁服飾的美艷、大氣、隆重;同時又嚮往西式婚紗的高雅清麗。其實,兩者各具吸引力!可能是近數十年,大家都看慣了潔白婚紗的現代婚禮,現代人喜好是回到隆重儀式感,愈來愈多新婚男女趨向想要一場令人驚艷的古制婚禮!中式婚禮儀式感滿滿,可盡情張揚熱鬧,而新娘的服飾更是把整件喜事推高到極至的靈魂!

特別是鳳冠霞帔式的新娘裝扮,對普羅大眾而言,確是猶如走入時光隧道非一般的效果!古制婚禮,紅男綠女,團扇掩面,嫁得極為風光,合卺交杯不只是戲劇畫面,而是唐制婚禮的端重。現代西式婚禮浪漫簡約,明制婚禮隆重有序,唐制婚禮端重繁華,雍容貴雅;各有令人感動又心動之處!

現代古制婚禮 : 參考視頻

據說古人認為,婚禮上可祭祀宗廟,下可綿延香火,從婚禮上的各種繁文縟節中也能夠看出古人對婚禮的重視。唐制婚禮將六禮的制度貫徹始終,隆重至極。甚至可以說是古代婚禮禮法的一大代表。正式的婚前禮一般始於三書六禮,是中國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這六種婚禮流程中的禮儀是古代婚姻制度的主導,甚至在之前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婚禮都是沿襲著這一制度,唐制婚禮自然也不例外。

親迎相當於如現代人說的迎親。親迎當天,新郎會自己率著樂隊和彩車去新娘家中,一路上都要放鞭炮吹樂曲,熱鬧非凡。女方家裡則要先祭祀一番來闢邪,然後好好打扮。若是新郎到了之後新娘還沒有打扮好,還會有催妝的說法。催妝往往是唱詩的形式,一般會有專門的人員,偶爾也可以由新郎親自催。催妝詩往往都是一些誇讚新娘的話語,也是十分有趣的。唐制婚禮上,新娘不僅要拜老爺奶奶長輩,還要拜來恭賀的賓客,就是「拜客」說法的由來。

唐制婚禮是有「卻扇」這做法的,就是新娘在出嫁的時候,需要用扇子遮臉,一舉一動都要小心,不能被人看見容貌,夫妻對拜之後才能拿開。扇子一般為折扇或紈扇,若隱若現更添新娘的嬌羞。回想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傳統婚禮,除了裙褂,也有紅布蓋頭。一直是按傳統傳承及配合時代變化的修改。

唐制婚禮的禮服,則是人們成語中一句「紅男綠女」了。婚服服飾的形制一般為深衣,這樣比較雍容端莊,寓意著女子的專一與貴氣。

 

現代人喜歡儀式感,不論是明制漢婚還是唐制婚禮,舉辦古制婚禮讓大家開心,在大婚日可以感受一下古制禮的獨特感,造型上又甚至如同電視劇中主角扮相,難得辦一次來留作終身紀念!如果藉此依足禮儀規矩,或發放傳統大婚的禮儀信息,可會是文化傳承的新階段!

現在,先從視覺方面欣賞一下古制婚禮的繁華、大氣、瑰麗的儀式感吧!

參考文章:

明制漢婚流程圖文詳解 : 圖文詳解

唐制婚禮的「紅男綠女」照樣讓人驚艷!: 按此看

 

  

 

(以上所有圖片來源:小紅書)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從感恩節反思,中西文化大不同!感恩與報恩,行為形象上有甚麼差異?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又到每年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每次到了這個節日,就特別希望寫一下這個節日引伸的中西文化的差異,引伸說到行為形象。

過去在美國生活時,到埗不到一個月,第一個遇上的節日就是感恩節,那時,相當期待。對大多數的美國人而言,感恩節是聖誕節之外最重要的節日。甚至,由於聖誕節的商業化嚴重,重視家庭團聚的感恩節反而更受珍視。過往的感恩節確有其歷史意義價值,但後來卻好像變成了「開大餐」的節日。

 網絡圖片

在美國那一年,只知當地習俗就是家家戶戶趁感恩節留在家中,烹煮很多食物,整天留在家吃喝。當時一方面覺得在異地過節覺得很新鮮,但是當真正在節日中吃喝度過時,又覺得有點慚愧,有點「白吃白喝」感;也疑惑感恩不是要做些甚麼來回饋的嗎?當時親身體會的感恩節印象就是大型遊行玩樂、瘋狂消費購物及吃喝。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感恩節是美加文化的核心節日,強調「感恩」,中國文化卻強調「報恩」。感恩是口號,報恩是行動,美加及中國的文化差異,行為魅力也就大不同。

因為中西文化分別,也就令行為及處事的大不同。就以中西醫來說,中醫是講「望‧聞‧問‧切」,從根由下手,考量的包括五行、節氣、五臟、經絡、血氣等等,病源是有因果關係及影響,屬宏觀式;至於西醫大多是「電‧化‧照‧割」(電療、化療、照射、割除)的醫療手段,屬微觀式。兩者各有獨特針對性需要,其實可以互補不足,互相兼容。中醫在這方面是比較包容的,正是「有容乃大」,「君子和而不同」。這方面也可以顯證中國文化的胸襟和氣度,展現的行為就有大不同。

以前常聽到有義氣的人總會說:「知恩圖報」、「滴水之恩湧泉以報」,中國文化是沒有感恩這個詞彙,強調的是「報恩」。老子有一句「以德報怨」的「報」字,孔子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都有「報」之意思!佛教有這一句:「上報四重恩」,也有「報」字,報的恩包括佛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因。中國文化在人倫上有這句:「劬勞未報」,是作為人子女以示對父母辛苦養育照顧之恩未有好好報答⋯⋯。全部都是講「報」,報就是行動,是回饋式。

 網絡圖片

有感恩心肯定是好,接下來有報恩,有延續力、帶動力及感染力,更好。如果有「報恩節」屬行動派,也是很值得提倡。即使現在沒有這個節日提醒,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做:

1.   【報天地恩】我們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得感謝老天爺、老祖宗的智慧。更要珍惜天地萬物,尊重天地生命;愛護地球,節省用水,減少浪費,外出自備三寶:環保飯盒、保暖杯、筷子匙羹叉,減用外賣盒,從源頭做起。

 網絡圖片

2.   【報國土恩】弱國無外交,強國有力量;我們得已坐享平安平靜、有糧食、有水有電有煤、有科技、有便捷交通的生活;報恩就是安份守己、齊心努力、不添煩亂。有需要時盡己之力互助共融。

3.   【報父母恩】給予經濟回饋、實際關懷、照顧需要、陪伴出入、電話傾談、多予聆聽、身體接觸(拖手、擁抱,按摩、推背、搓揉)。

 網絡圖片

4.   【報社會恩】給予物質或非物質回饋,捐錢也好,捐物資也好,做義工、出計策出勞力也好,發心發願送上祝福心念也好,只要是發送「報」的行動,都是有饒益性的。

5.   【報眾生恩】這個眾生恩可以是所有生命體,也可以包含任何階段曾直接或間接幫助過的,如所有醫護在努力幫忙醫護疫情病人、有人在支援、研發疫苗、物資送贈……;又例如打風過後有人清埋道路、修橋鋪路而方便大家行走,這等等都已經是眾生恩。相信每個人生命中,身邊都有很多關係鏈(家庭的兄弟姊妹、親友、鄰居、學校的老師、同學、學長、朋友、社會工作的同事、上司、夥伴……),既幫過別人也受過別人幫助;有機會報恩是福報。

以下這文章,有不少動物與人、動物之間的知恩圖報的故事及畫面,動物雖然不能以口明言,但行動做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3656490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一條餐巾就看出餐桌禮儀高度!使用餐巾3個不:不掛頸、不抹嘴、不亂放!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平時在大學或企業培訓的課堂,時有包括餐桌禮儀。

如果問「誰學過餐桌禮儀?」幾乎90%的人反應是「未學過」!

問:「懂不懂」?通常是「無言」;

再問:「是否跟外國人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反應是兩眼定神在沉思。

一般說餐桌禮儀,比較傾向指西餐的禮儀。餐桌禮儀課題在「形象・禮儀」學的範疇,而形象學又源於西方國家,他們提出的餐桌禮儀都自然地只談用西餐時要知道的「社交」。對東方人來說,平日用筷子,偶爾才吃西餐,對這方面也自然地比較陌生;加上在隆重宴會時,西方的餐具也特別多,而且總是一次過的放在枱上。雖然這些不算是甚麼複雜難懂,但「不知就是不知」。

西方餐桌禮儀沿於過去歷史上流社會隆重宴會,展現高階層社會的教育・教養及行為。現代生活愈來愈簡單簡化,但要看一個人的質素,往往在餐桌上就可以「觀察」到而略知對方的禮儀高度及格局。所以,男士見女朋友父母、職場人士見客戶,或一般社交見陌生人、高階輩,想表現得體教養,餐桌禮儀也要知多點,出來「行」走江湖應備點技倆。

       

坦白說,不是說是西方人就一定做對!筆者在美國一年生活期間,也常見有些西方人自己也不大清楚這些禮儀,不一定做對。所以,如果有一天,同枱食飯,你見到同枱的外國西方人用餐時,以為跟著他就一定對嗎?不!如果對方做錯的話,你就跟錯方法錯下去,大家一起錯的尷尬了!

先說一下中西餐的餐桌上都同樣會有的餐巾布的用法。

方形餐巾,無論西餐或中餐都會常用。這裡分享一些重點,讓大家有所參考,值得留意。

千萬別把餐巾布變成你的配搭:  西方人用餐巾是將餐巾布對角打摺留邊,這樣的三角對摺比正方對摺更可以增加長度範圍,增加保護;對摺好就放在大腿上(進食時不小心掉下食物就有這餐巾承接)。千萬不要掛在頸項上,或套在上衣衣領!過去西方上流社會人士對場合及衣著都較有考究,餐巾是公用的,絕對不能接受這塊「外來」的餐巾布在他們身上佔位置,一來是衛生問題;二來蓋著自己精心配搭的上身裝束或首飾,大剎風景,怎可「做得出」;三來影響整體形象!所以,出席在西方圈子的飯桌的時候,宜留意入鄉隨俗的文化禮儀。

千萬別用餐巾布來抹嘴:  上流社會活動中,西方人用餐巾布只是蓋在大腿上,盡量避免衣服受污,但是絕不用來抹嘴!這是衛生!特別是經歷了疫情這一年多的磨練,更要小心!千萬不要用來當抹嘴布。之前仍見到有些人然用餐布角的尖端位在嘴角左抹抹右擦擦,其實真的驚心動魄!但是如果手指沾了汁液而用來印一下抹一下,還算可接受的。

千萬別把餐巾布亂放:  西方用餐半途離座(可能是離開,或聽電話),起身離座的時候,餐巾布會放在椅子上,如果用餐完畢,才把餐巾布放在枱面上,示意用餐完畢,侍應就知道可以收起餐具。要放得優雅,就要輕手放;要放得更有教養,就摺好來放。如果將餐巾布隨心隨手亂搓一團的「掉」在枱面,也就可以看到這個人,好聽就是大情大性,也可能顯示太隨意,輕度的就是不夠細心,不好聽的就是粗野,亂七八糟。

(*** 以上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

另外,西方文化宴會用餐時,餐具少有碰撞,談話多只在左右兩旁,氣氛相對是較寧靜及優雅;在這樣的環境,任何人置身其中自然有所收斂,說話就不會放大喉嚨講;因而食客也不會在這種氛圍內有太多聲音,自動自覺保住那份愉悅而不是將亢奮發洩到聲音上。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