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將至!與其買禮物食火雞,不如提倡報恩文化!可循4大範疇去做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過兩天就是每年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
 
以前問過些身邊朋友,感恩節是啥玩意?有回覆說似乎習俗上是一個「要感謝他人」及「要吃火雞」的節日。每年得到的認知就是感謝誰、感謝甚麼恩?似乎沒聽,也不用隆重其事;反之,因為這個節日,大家很忙去買禮物、食火雞,才是忙碌張羅的事項!

這個以美國感恩節為主的日期。教科書或現代世俗總把感恩節寫得很美好,不過也有美國女星抱打不平,曾說「我們不過感恩節,因為它是個『屠殺的節日』!」為甚麼會這麼說?這必須追溯到白人入侵美洲後,跟美洲原住民的衝突了。時過境遷,美國把感恩節塑造成「當年的移民在原住民幫助下,穀物豐收,大家開開心心一起慶祝,表達感激」的歡樂節日,還成為美國特有文化對外輸出。血腥的歷史就這樣被掩蓋,不太被後人記得……後來,美國著名百貨公司Macy美斯百貨會舉辦感恩節遊行,作為美國當地最著名的慶典;也啟動成商業活動,大家的過節焦點就在購禮物,買火雞,在家大吃大喝。至於怎麼將感恩化諸行動做些報恩的事?似乎沒人再提過。

過去在美國生活時,第一次在當地過感恩節,印象的確是「買買買」、「開大餐」的節日。腦中問號就是人們買那麼多物品,就是感恩?向誰感恩?感甚麼恩?

從小被教育為「知恩要圖報」、「滴水之恩要湧泉以報」,略知道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是沒有感恩這個詞彙,強調的是「報恩」。老子有一句「以德報怨」的「報」字,孔子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都有「報」之意思!佛教有這一句:「上報四重恩」,也有「報」字,報的恩包括佛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因。中國文化在人倫上有這句:「敂勞未報」,是作為人子女以示對父母辛苦養育照顧之恩未有好好報答⋯⋯。全部都是講「報」,報就是行動,是回饋式。

(圖片由作者提供)

(如有興趣學習更多從中國經典文化學做人道理,可以報讀「論語一天・論語一百」課程,費用全免。報名及詳情可參考下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趁感恩節可以鼓勵大家轉形式,來個「報恩節」,用行動來報恩,也是很值得提倡。報恩可以循四個範疇方位來做,包括:
 
1.    【報天地恩】感謝天地蒼生。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應珍惜,尊重天地萬物,天地生命;愛護地球,節省用水,減少浪費;外出自備三寶:環保飯盒、保暖杯、筷子匙羹叉,減用外賣盒,都是感恩行動化的行為之一。
 
2.    【報國土恩】感謝國家帶來護蔭。所謂歲月安好,其實國土安好,實雄有不少無名英雄為我們的生活做了估計不到及看不見的幫助及安排,才得已坐享平安平靜、有糧有水有電有煤、有科技有能源、有便捷交通有快速補救的生活;報恩就是安分守紀、齊心努力、不只是批評或埋怨,不添煩不增亂。有需要時盡己之力互助共融。
 
3.    【報父母恩】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父母帶來。供食供住供養供教,母親更是幾乎以自己的命來付出;報恩就是給予父母經濟回饋、實際關懷、照顧需要、聆聽陪伴、電話傾談、身體接觸(拖手、擁抱、按摩、推背、搓揉)。
 
4.    【報社會恩】給予物質或非物質回饋,捐錢也好,捐物資也好,做義工、出計策出勞力,發心發願送上祝福心念也好,只要是發送「報」的行動,都是有饒益性的。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素食美學分享活動:讓素食及美學融入吃喝日常!簡單從用餐環境、餐桌裝飾、擺盤做起!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最近在自己的工作室舉辦素食美學分享活動,為了讓素食及美學融入平常吃喝生活,我也不敢怠慢,一切都從健康及美學著手鋪陳,主要希望讓踏進來參與活動的朋友,感受到環境氛圍的優雅、淨境靜心的紓緩,品嘗到美味簡單易做的素食,更可以舒懷暢快的聊聊天!

記得以前到紐約學時尚造型及形象等課題的時候,也包括少量學習餐桌美學。形象課題首先跟人的外觀有最直接相關的學習,之後伸延到內在的禮儀、溝通及表達;再展現於社交、飲食、餐桌、空間美學、生活美學,一切都是相關連!將形象活出更立體更生活化!這亦是對個人、對氣質對品味的提升階梯!

(圖片由作者提供)

更慶幸七年前開始習學中國文化《論語》,又再拓展了另一個層面,從而對形象、禮、儀、文化都有更豐富的感受、見解及體會。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論語》有一句話:「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是孔子一生教育、學術思想的總結,立己立人的寫照。這句話鼓勵我們要立志,天道人道都要從道德行為開始,而仁者,人也;是人際關係,與人的相處及交往,必依於仁與德的磨鍊發揮,依守則,不越界;游於藝也就是培養好個人人文素養,精神生活,讓人際關係更和諧。游於藝,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方法,古時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來演繹,今時今日現代可以日常生活演繹,我嘗試以素食美學來讓參與者感受這點滴。

(圖片由作者提供)

今次的活動是一個以素煮意為核心的綜合節目,用意是凝聚有心人,凝聚支持素食,凝聚有興趣一起推動素食,推己及人;凝聚愛美、愛生活、愛助人的有心人。我以主持人身份帶動,參與者全部都是嘉賓,全部有機會暢所欲言;有朋友表達對初行素食的體驗,或遭遇的困難,或不被體諒等狀況。我希望大家可以藉活動來相互鼓勵,排解壓抑,一起加強正念正氣場!

(圖片由作者提供)

另一方面,我希望讓大家有優雅及淨心的視覺及聽覺享受,在活動準備方面,刻意在餐桌上放上色彩斑斕的餐巾紙,配上粉紅夾白色的小碟及暖和陽光感的金色小叉,桌上也以小巧的翠綠植物與黃色玻璃瓶作點綴;同時也放上舒心的輕音樂,讓大家在這短暫的片刻氛圍中,有煥發新能量的悅樂!

重點是我即場示範引導素小食的烹調方法之餘,也同時準備了不少食材,包括羽衣甘藍、沙律菜、形同花朵的荷蘭生菜、小紅茄、檸檬、九層塔,就是想讓參與者即場運用這些食材,自己做食物擺盤,過程中可能就是一份愉悅,也可以與旁邊的朋友互相欣賞、互相觀摩;透過這種「游於藝」,也是點滴體驗磨鍊仁德的好機會。

形象的終極提升是滋養人的人文素養及精神生活,讓人際關係更和諧,讓仁德風氣更深廣。

(圖片由作者提供)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同心協力參與防疫物資包裝義務工作!盡展香港人勤奮、高速、高效特質!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八十年代開始,香港人給國際大眾認同的是甚麼形象?其中一項應該是公認的:勤奮!高速!高效!這些特質,在某個年齡群的確是特別明顯及令人尊敬!

相信大家在過去幾天也看到新聞報導,防疫物資包裝這個項目分別在全港多區分工進行。我有幸也參與了政府防疫物資包裝的義務工作。這個項目是自願報名參加的。我除了幫忙募集義工,也邀得「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以該協會名義,組織了論語課同學作為義工隊,選擇參與分別在33031日、早上共四小時及下午共四小時的時段。按時段配對人數,來自不同領域的義工參與。每義工自行在當日做了快速測試呈陰性才好進入場地。

借用論語一句「德不孤 必有鄰」,今次這個項目,完善引證了這句話的意涵。

我們被分派到港島南區的赤柱執行工作。參與的我組義工隊,比預定大概十五分鐘至三十分鐘就到達,有心、早到及準時的義工團,真的可愛到一個點!更有趣的是,現場本來預備要派給義工的手套,只是義工們見到有包裝物資已急不及待想開工!縱使工作人員在台上大叫請大家暫停,先報達一下規則,也得花很大力氣呼籲;那時有八成人暫停活動及聆聽,有兩成人雙手似乎仍是「停不了」!

社區會堂內放滿所有防疫物資的紙箱,派發的防疫包標準是用白色背心膠袋,外貼上標籤「眾志成城 團結抗疫」,內有一大包快速測試劑、兩小包口罩、兩盒連花清瘟膠囊、政府的文檔。現場目測可愛的情境是:一組大約六至八人的義工們,急不及待拆箱的拆箱、拆盒的拆盒,枱上的物資,有人負責打開膠袋貼標籤,另一個馬上把其他的物資放入,另一個又來負責把膠袋緊緊打結,務求不會鬆掉,也好讓負責派出去的義工們較好多量攜帶。另一義工再把所有綁好的防疫包有秩序地擺放入箱,按規定數量點足夠後隨即封箱。大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默契超強,同心同念,力量及氣場強到像不用討論甚麼,一股氣流就是推你執行,卻又順暢無比!

現場不少看來已是退休人士,但見他們也經常要彎腰蹲下、移動重重紙箱的;大家好像在比賽,手腳超快!速度之強及投入,覺得歎為觀止!工作了大概個半小時,大會負責人提出大家小休十分鐘,建議往場外空曠地方飲飲水,紓緩一下;但現場目測,幾乎沒有人願意停下來,真的!大家仍然默默做默默包!超高強度的投入!

身處這現場及過程,感覺到香港人的眾志齊心、投入、善良、超高效率!沒有聽到任何怨言,總之,就是埋頭在做!一往無前!令人感動又讚嘆!

可能大家的投入度超標、工作效率太驚人,第一天未及下午五時,大會負責人宣布這裡包裝的總數量,已經是當日預期的超額完成狀態!最搞笑是聽到義工說,不緊要啊,可以繼續包的!後來工作人員說真的要停了,也沒有物資了,大家才肯停下來,於是又興高采烈拍照留念一番!相信如果還有物資,有些可愛義工是不計較服務時限而繼續包下去的。我也聽到有義工說,「吓?冇啦?我仲可以包的……咁快就要走啦?」真的可愛又可敬!

縱有諸多對抗疫引申的意見或煩惱,這幾小時抽空來參與,是一個好難得的機會,在包裝工作中專注當下的需要,「放空」自己繁雜思絮,念念珍惜及感恩這機遇這環境,「安住」自己的身心,是無比的放鬆、自在、寧靜及舒暢!精神性的滿足實非外在物質可比擬。

赤柱這個地點,對部分人來說,畢竟是偏遠,所以負責人問我去這區會否太遠太不便?來參與的都是有心人,況且任何地區對某些人來說都是遠的,香港交通四通八達,地點遠近其實不是問題,反而這就是看因緣與誰和應契合。所以,我感覺到這次特別凝聚了同路有心人,氣場特別好!結果是第二天不用到下午時段已超額完成,義工可提早收工,順利圓滿。

很多義工同學都異口同聲表示能參與這工作體能上可能有點累,但是感到很開心!很值得!而大家事前事後也沒有任何要求,盡心付出。這次更是好差事!順便入赤柱享受一下片刻的放飛,見見這個久違了的小鎮風光。

但願疫情快快遠走高飛!各行各業盡快復甦,人人有工做!學生可返學!感謝所有為疫情出謀出策、出錢出力、出心出物資、安排物流、送食物、搭建築、所有按觸疫情高危工作者!希望大家盡快重過健康生活!努力!

(以上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形象內修需要歷煉和沉澱,是真修實行,不走捷徑!4個方法讓精神力量更壯大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繼續祝願大家2022新一年,活得平安、身心安康、六時吉祥!

兩年前開始,久不久就有業界同行或朋友問,初接觸形象,總是向外(外表)尋求解決方法;做了一段時間之後,體會就是:有人學以致用,堅持耐力長短不一,有人這邊學那邊就還給你了。日子愈久就愈會發覺,外在改造雖然有威力有影響力,內心開始浮現訴求,覺得不夠踏實,或者不足或未完整。

一般人的形象,從外在修改,是基礎步,是物質性的改動,而物質是外求的,也可以快速的,較容易看效果,也較容易得到暫時性滿足,當基礎步穩健了,達到一個從外在領受自我感覺良好(也包括別人的欣賞目光)的階段。但是物質性的基礎步不足以滿足及完善對形象提升的整全需求,這時很自然走向精神層面,即是向內求。

以個人經驗,有這份訴求,就是內在的「我」在成長在變化在躍動。內在的我需要精神力量的調和;形象外力可以隨手拈來揮灑自如,形象內力就需要歷煉及沉澱變成自帶的資源。這個精神力量,可以帶動到你的個人修為、脾氣、說話談吐;可以引伸啟動你的懺悔心、歡喜心、包容心、感恩心、慈悲心。這些內質,混和起來演化成行為,會令精神力量更壯大,就是形象內修的課題!

  ( 網上圖片 )

這個內在的「我」的成長不是年齡的成長,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包含經歷、智慧、價值觀、生命追求目標;這四大元素,是形象內質的組合體。形象外觀力量可以很迅速造就了出來,但是形象內質是長久式的內修功夫。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啟動,建立及儲蓄你的形象內修功夫。

上星期我提議過儲蓄(健康)戶口、開正能量戶口、開資糧戶口;這些都是形象內修的課題之部分的「說法」,現在更強調「做法」!形象的內修方法,每人都可以做。以下分享一下我一路走來的做法,深深覺得是受益者,更希望帶給大家參考:

1.      讀書 – 超過八年每星期天早上參加國際經典文化協會主辦的論語課,一字一句的讀書,之後靜坐、動功,之後才聽老師解讀論語。每次用手指頭指著一字一句的讀書、靜坐、動功,全都是以中國傳統經典文化來修心的功夫。想能夠經常心安、安定、少點心煩氣燥的話,我建議大家不走捷徑,老老實實的修,一天天一點點,一定有效果。論語當中一句話: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是聖賢賢訓;跟以下的修練也是一脈相承;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2.      煉功 – 超過十二年,每天早上習煉道家的念力氣功「太極五行功」(是太極五行自我康復工程的主要功法),初開始學習就重新調整對病理的傳統觀念,健康是自己有責任有需要自我多加警醒;也加強了每個人自身具有自癒力的認識,既可養生也可發揮自愈療效!功法的核心是講究內求不作外求;跟儒家文化「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異曲同工;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3.      學佛 – 超過十年佛弟子身份,感恩有幸皈依佛法僧,定期禮敬三寶,培養練就懺悔心、謙卑心、尊敬心、感恩心;還有誦佛經、唱梵唄,都是修攝自己內心環境,特別是與其有時間煩躁不安,不如撥時間去誦經文、禮敬三寶;感激遇上這個可讓人終身學習的過程;以前很少在工作上提及,因為怕惹來不必要的反應;隨著疫情反覆,我更感佛理對人心、處世的重要性,所以也豁出去,希望能接引有緣人,做得幾多是幾多。撇開宗教話題,學習佛法予我而言就是要好好修行,佛理也是講及自我覺悟,各人因果各人自己受自己了。簡單來說,肚餓找飯食是自己要食的,口渴要飲水是自己要飲的,沒人可以代勞。儘管你可能有助緣,但是一切都要自己負責(當然還有很多相關學問,只是先說到這裡)。上面說的儒家文化「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道家養生法「我命在我不在天講究內求不作外求」,跟佛家的因果及修行,理念及價值觀都是同出一轍。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疫情生活,聽聽佛音,心情都會舒緩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1reKKji7M

4.      持素 – 超過十三年素食的我,義無反顧的跟大家分享素食「容易買、容易煮、好味道」,因為以前不時在家一邊做素食,一邊聽佛理,或佛曲,是一個非常值得嘗試的修心行為。當時聽佛經,了解素食是要培養慈悲心,時常自我提醒做人要有慈悲心,少殺生,惜福更要造福。現在我每次寫「素心Cook」食譜,我都感恩能有以前的機會日子讓我做素食,才能有這樣的機會。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 圖片由作者提供 )

內修功夫往往是要一步一腳印,真修實行,不行短途捷徑;祝福你在形象外力滿滿,形象內修功夫方面也能自帶給力,那時候內求能力更強,真正內外都收放自如!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從水墨圖案廣告,看香港街頭文化新形象,讓中國經典成為待人處事指引!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朋友最近傳來一幅圖片,攝於港鐵內,是一幅巨大的白底水墨圖案,加了兩句文字,整體構圖極具現代中國風……

這種畫風及文化字句,從前極鮮現於香港,也極少由外資企業引用中國文化;今時今日出現這個呈現,心中不免有點回響。

  (圖片來源:Tracy Leung)

要說一個地方的形象,從街頭文化可窺一二,從一般人的衣著、說話方式、對人態度,也可以「感受」到;香港的確很特別,似乎甚麼文化都有一點點,但在街上想隨時找一位能操流利英語的,不容易碰到;或要隨時找一位能操流利普通話的,也講運氣!總之,香港就是有這麼的獨特中西交錯的形象。

回想起大概七、八年前,應該是2013年後(當年的某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孔子家鄉曲阜的考察活動中,就曾經拿著《論語》說這本書要仔細看看。)自此,中國經典文化的意識形態陸續在中國的街頭浮現。過去幾年,我走在國內一些地方,見過不少在街頭牆壁上,以水彩畫及書法,漆上中國經典文化《論語》或者《弟子規》的文化字句,及當時的人物造型;彷彿告訴大家在學校以外的地方,要繼續讓文化滲透在普羅大眾生活場景中,將經典文化深入尋常百姓家,要將文化普及化、潛移默化,讓文化底蘊繼續在人的心中積藏、孕養、運用;也就是人民文化的底氣。

筆者跟隨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學習論語課超過七年。以我所知,溫主席在這十多年來推動中國傳統經典文化不遺餘力,多年來免費授課《論語》就是希望讓更多人接觸經典文化的好處,是一本教學做人、做君子的手冊,是提升生命的寶典;而且一直再三強調經典文化不要只在書本鑽研,也不要只在學校讀,是要腳踏實地在生活中實行,就是所說的「將經典行於生活」,才對生命有提升有幫助,否則讀上一千次一萬次而不能用在生活,就是自己的境界仍未提升,仍然要努力!

(圖片來源:國際經典文化協會)

今次在港鐵站見到的這一個大廣告牌,上面寫上 「摩,研也。」,這一句的出處是來自 《說文解字》。意思是:摩,是研究,是切磋、揣摩;還有另一句「利者,義之和也。」此句的出處來自《易經‧乾文言》。意思是:要得到利益,就要講求與道義的統一。

廣告語句出自於美國的金融大行,既是剛好跟機構名字「對得上」,也是真實的中國文化的解讀!如果這一類的中國文化引用,出自本地的企業或者中國的企業,百花齊放,可能是把文化力量再推向普及化的大踏步表現!

無論如何,這一個文化廣告現象是好事!至少路過、看到的路人,都會知道原來《說文解字》有這麼的一句說話,《易經》有這一句說話。就算初開始的時候不明白,先知後解(或者明白)也是好事!只希望這種風氣宜細水長流,而非短暫的潮流式出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來仍然存在;重要是,認真實行聖賢先師留下的經典文化,特別加強「禮」的根基,運用得宜有助減少紛擾,有助正道行事,讓經典傳統文化底蘊成為我們生活待人處事的指引。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職場共融】中港工作的溝通心法之二:以中國經典文化解讀文化,如何應用於生活?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回顧上星期提出中港工作的溝通心法,首要重點是接納中國文化,其中一個「接納」就是先做三方面「功課」。心法二,就是以經典解讀文化。

中國經典如《論語》,流傳二千五百多年,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當中玄妙,就是《論語》的內容哲理,就是教大家做一個君子的「經」。經者,徑也,就是路經;以現代話來說,《論語》是教大家做好一個人的路徑!《論語》內容精闢,言語簡潔,都是關乎生活,人性,生命的境界,提供處理生命中問題之圓融提示。人性、生命從來不過時,所以《論語》從來不過時!更放諸四海而皆通。日本知名企業家澀澤榮一及稻盛和夫等,都以《論語》為管治企業之法,而創造企業神話!稻盛和夫更著書立說,敘述他如何以《論語》管理而化解了崩盤危機!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特別到孔子家鄉曲阜,拿著《論語》說:「這本書,我要好好細讀」。

   (網絡圖片)

讀書畢業、有知識、有學歷、有良好的職業,就會做好一個人嗎?!事實並非這麼簡單。有高學歷,但有沒有接受過「做好人」的教育?是否好人,不是與知識、學歷成對等的。如果思想、言行,跟道理不相應,學歷更高也是枉然。

讀經典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言行、見解、發揮智慧。筆者自2013年開始在國際經典文化協會跟隨老師學習《論語》,有幸受教而常記著老師所說:經典文化,不是只是拿著來讀的,不是放在書櫃的,不是讀一百篇就「高人一等」的;經典文化,是應該用、行於生活的。生活包括工作、與家人、朋友、工作夥伴等等的溝通、處事。讀了甚麼,就看你用於生活行為表現了甚麼。

 (網絡圖片)

早前與上海工作的朋友交流,她說香港有一個連鎖食物品牌在當地開了專門店,但就是硬將香港的一套營運模式,一成不變的應用,完全沒有嘗試本地化。對土生土長的國內朋友,當然是格格不入的,對銷售及品牌發展也有影響。朋友慨嘆說:畢竟香港只是一個小島,不過八百萬人而已。上海人口是香港的三倍,硬將香港那一套放上去,無視本地生活文化,其中意識,好聽的就是「自我主意」,不好聽的就是「自大」。市場那麼大,你不去融入本地文化,難道要二千萬人在他們的「地頭」重新學習來配合你嗎?

以上事件,關乎對人的行為處事,特別是在異地,如果欠了對當地的理解及尊重,那就很難達致通達圓融。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靈公第十五)。大概的意思就是:子張問孔子,到外地去(「行」)該怎樣做?孔子說:「說話忠誠守信,行為篤實尊敬,即使到了邊陲之地,也能夠通達。說話不忠誠守信,行為不能篤實尊敬,即使在本鄉本土,也能行得通達嗎? 」這就是《論語》的哲理:到外地去,懷著尊敬之心而行,事情自然暢順,否則便行不通了!

《論語》另一句:「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第九)。孔子教導,做人要杜絕四種弊病:不憑主觀意願,不以事為必然,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

如果能記著幾句經典,實行於生活、工作中,多點尊敬別人、少點自我獨尊,相信對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可以更通達,生命更圓融。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中美會談】從中美對話看職場禮儀及辭令(下)!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中國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層官員——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於阿拉斯加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星期引用了美方的說句用辭來分析大是大非的格局中,如何應用在我等職場禮儀及說話用辭上。今期節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的說話:

        「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與中國打交道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

這一句說話整體的文字意思,沒帶一個貶低對方的字眼。頂多是說「沒資格」,但這個字詞也非常平常。例如:別人的家事,我們任何人都沒資格說三道四。職場上,批評或駡人都很容易,隨便發出來,但就是最低層次的方式。所以,要向對方表達,用辭的辭令得體而達到意思,就是高手!要學習,向高手學。

  (網上圖片)

        「我們的價值,就是人類的價值;那就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自由、民主。」

「我們的價值,就是人類的價值」這一句力度鏗鏘,擲地有聲!楊潔篪向全世界代表中國表達壯闊胸襟、宏觀的視野、和而不同的思維取向,將「我們」放成是世界共同體的立場;相反,美方卻只是為自己的「我們」利益而說話;⋯⋯職場上,以利益眾生為大前提,以別人利益為自己利益,這是價值觀,這是大氣度;要在職場上贏,先給別人好處。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的!只是,辭令上,行為上,未必是懂就做得到;要做到,就要「修」!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瑰寶包括道家、儒家及佛家,都在在強調為人要修煉,修外(身)又修內(心),還要修靈慧!真修才是王!

        「我們所遵循的、國際社會所遵循的,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一小部分國家所鼓吹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這一句,以國際共同體認同為理、為據、按照執行!即是評彈小部分國家,也沒帶半點貶意。引伸到職場說話,如果以發洩情緒方式來「舒洩」的話語,是拋垃圾,沒半點幫助,甚至引來難以收拾的負面影響。一個人是甚麼格局?在對話中,最易見真章!這點可能就中國人的底氣,五千年文化、百多年的拼手抵足、勵精圖治、默默做實事、千錘百煉下演化出大度、簡而精辭令⋯⋯又想起孔子的《論語》這一句:「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真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網上圖片)

        「美國有美國式的民主,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美國的民主不僅由美國人來評價,而且要由世界人民來評價,美國的民主到底做得怎麼樣,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

雖然表明不同意美國的民主方式,但楊潔篪就是講得非常厚道!職場中人常常有疑惑,如何說話有震撼力及感染力,不一定要叫口號、聲嘶力竭的,最重要是在大是大非局而存有厚道、有口德,沉得住氣,一語中的又不失風度!關於個人的內斂,真是要真修實煉的,沒有速成!

        「美國現在需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推廣自己的所謂的民主。」

就是指摘也不帶一句負面話語。管好形象,簡簡單單四個字,特別是形象兩個字,美國人應該更懂的,畢竟形象學很多年前已在美國盛行,延續到其他地方包括亞洲。只是,不進則退,驕兵易損。

  (網上圖片)

        「中國的發展不僅是要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需要為世界21世紀的發展作出貢獻;中美兩國都是大國,都負有重要的責任,要為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作出貢獻⋯⋯」

        「美國應該自己管好自己的事⋯中國就是要把中國的事管好⋯為社會穩定作出貢獻;」

這正是經典傳統文化《論話》一句「事有不得反求諸己」,自己有責任把自己無論對錯的事都要自己承擔及處理!中國傳統文化不是只用來在學校讀書,不是只用來考試,不是只用來得分數,或在博物館給人站在旁邊合照的!而是「行於生活」,在行事上生活上執行的,才是王!

        「因為你們的開場白與眾不同,所以我的開場白也稍稍與眾不同。」

楊潔篪幽對方一默的說法,實在可以說是「禮尚往來」; 來而不往非禮也。職場上,在某些情況下,選擇性向對方來個「鏡子效應」,你給對方一面鏡的反應;不用說批評對方的用辭。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中美會談】從中美對話看職場禮儀及談吐(上)!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最近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相信是一場最精彩的生活教育!就以外交禮儀及辭令來說,足以讓我們從「大中見小」作參考!就是從大事大非的格局中,可以引申如何應用在我等平民百姓的職場禮儀及說話用辭上。

中國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層官員——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的會談在阿拉斯加舉行。當中有好幾個地方值得大家拿出來引申思考一下,在職場上,也是有需要「大中見小」的學習學習,參考參考。

  (網絡圖片

第一:這次會議開始時就已經出現針鋒相對、唇槍舌劍。值得我們解讀當中蘊含的格局、禮儀、辭令。先節錄美方說了甚麼,我再「大中見小」的引論於職場的建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希望與中國對話的問題包括美國對中國在香港、台灣及新疆的所作所為,以及中國對美國發動的網絡攻擊和對美國經濟盟友的脅迫。

美方甫開始就以高姿態「數」別人的事。就好像甲乙兩個人心中有不滿,甲方見面即刻「數」乙方的這樣不對那樣不妥,而問題總是在乙方,甲方是沒問題的、沒錯的、總是對的!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職場,高明有智慧的上司或老闆,在處理人和要對方心服口服的話,應該有一個大原則:就是讚人在公開場合讚,責駡人就關了房門罵。當著公眾面前數這數那,不只沒禮貌,不尊重,也連累自己降低了身份。如果是上司或老闆,連這禮節都做不到,就不見得值得受人欣賞佩服。

「所有這些行為都威脅了維護世界秩序的國際規則,因此它們不是內部事務,我們認為有責任今天在此提出來。」

想想這個人憑甚麼這樣說「為了維持⋯⋯認為有責任?」既沒有被全人類全世界選出來擔此「重任」,就是選也可能是票選遊戲而不一定是事實!這是否有點自大?如果在職場上想展開談判而取得對方心悅誠服,最好「先禮後兵」。切忌居高臨下救世主的姿態來「談判」;既不得人心,又不得信服!只會惹來笑話。

  (iStock)

布林肯說「我們會談的用意是直接講出我們的關注,講出我們認為重點的問題,目標就是建立兩國可以向前走的更加明確的關係。」

在職場與客戶商談,智慧高明的做法就是先聆聽,以讓為尚,與宜多,取宜少;會懂得避開「我們、我們、我們」這些「以我為尊」的用詞!我我我,一來自我中心,二來不懂大體;精明的做法,就是先提出事實及數據;站在對方立場以同理心及聆聽心來梳理事情。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說,布林肯向中國方面表達這些關心的問題,「不僅讓美國人民擔心,還在美國以外讓人關注。在過去兩個月展開的諮詢過程中,從盟友、伙伴國家以及更大的國際社會範圍內,我們從世界各地都聽到對每個問題的關注。」

在職場上,如果真的有需要向另一方表達自己方的擔心,又真的做了那麼多的諮詢,是事實的話,不妨拿出數據及所有諮詢的背書逐一陳述,這是大數據時代。但是,做了不一定達到目標效益,但不做就是空談,你我他都可以隨口說諮詢過甚麼甚麼的,更是無益。畢竟,這又是干涉別人事卻不檢討自己的做法。孔子《論語》教的「事有不得,反求諸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網絡圖片

「我們今天要明確講出的就是,從美國方面來說,頭等大事就是確保我們在世界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我們對中國的方式、方法要有利於美國人民,而且要保護我們的盟友和伙伴的利益。」

如果在職場,甲乙兩方在外對談,甲方向乙方說他們的頭等大事是確保怎樣怎樣為甲方公司及員工帶來好處⋯⋯那麼,甲方的事就是大事,甲方的員工利益才是主要議題,討論就是為甲方想要的而來?那,乙方的事是甚麼呢?乙方就是要配合你甲方,要令甲方你們有好處?做個正常人的談判,做到三個字:讓、諒、謙,成績就應該不會差到那裡去!

《道德經》上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網絡圖片

第二:這次會談是以美國為東道主,卻連一頓飯也沒有為客人安排,完全零外交風度。在職場上,如果東道主請了客戶老遠從外地來作客,即使是有心談判或甚麼,卻連一頓飯也沒安排,相信這是逐客多過請客。如果真是大將之格局是不會連這風度都欠奉的。如果有心談判而又想有成效,我們應該要明白「忍、讓、諒、謙」簡單四個字,背後卻有無比的力量。做到就是王!

第三: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身旁的女翻譯員,一頭像褪色似的灰紫色頭髮、以灰藍色西服坐在席上。在這高規格、全球盯著、最嚴肅的國際級會議上,這個裝扮完全與專業形象脫軌!論視覺力,一來不合時、地、人的場合標準,二來是與美方官員的正裝格格不入,三來是把她自己顯得過於「突出」,整體都不是翻譯員應有的表現。不要以為「不過是個翻譯員」就不用高規格,關鍵是上得這「大枱」,就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國家!整個團隊不能有「英雄主義」,也不宜有「個人特色」。反觀中方的外交翻譯員張京,就是:「得體」、「低調」、「精準」!專業是實幹能力(才與德)加外表視覺力!孔子在《論語》「雍也第六」篇中有教的:「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早就教過大家,作為一個人一個君子,我們不是「野獸」,所以,文(外觀力)質(內在力)彬彬(同樣重要)這句話,從不過時!這就是2500多年前已立的中國文化的根基!

政治局委員楊潔篪的其中一句:「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與中國打交道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外長王毅指美國在本次高層會談之前就香港問題再次宣佈制裁,稱「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下期再續從兩位高員的精句再解讀禮儀之論。

  (網絡圖片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領導禮儀】從政客演說技巧看領導風采修為!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時事項目中,美國總統大選最頻繁出現又矚目的,應該是兩位候選人的辯論。每次看到雙方都非常落力互相指責及痛批對方的不是,心中難免覺得這些國家人民及領導都非常可憐。這麼重要的選舉,來到最後階段,兩位候選人算是精英中的精英吧;出現的應該是很有能力分量的政治核心人物的形象吧?!事實是「你一言我一語」之作風,這樣的「禮儀」,叫投票的人「情何以堪」?

一個令人敬佩及信賴的領導,應該是有仁有德、有能有才、有志有道、自信權威地展示自己的視野、高瞻遠矚的觀點和利民利他的措施政策的吧!應該很有大氣氣度以個人能力、人力、魄力、魅力、洞察力、演說力,來讓群甘拜下風、仰仗而得到更好的生活吧?公眾人物的形象,外觀已不用多談,要說的肯定是領導能力、風采、人格魅力、措詞能量;但是候選人將辯論演說淪為向對方互相攻擊,數別人的不是的領袖力行為,應該不會是大家想要的吧!

到底選舉是一個投票制度遊戲,還是選「人」?又,到底是選「人」還是選「仁」?眼看近年各國或各地很多選舉,歷來都是「玩投票」;有些候選人,甚麼都有,就是欠「仁」;指罵成風已是司空見慣!到底甚麼人會選一些「仁」氣不足的領導?如果以吸引力法則去看,那些投票者是否就隱示了他們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之同道者?難怪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已經一過道破:「巧言令色,鮮矣仁。」

出自《禮記·禮運》的「選賢與能」(選賢舉能),是指選擇有賢德有能力的人,賢比能先行,可想而知賢的重要!也可以想像到,如果領導的「能」蓋過了「賢」的話,相對賢的不足,後果可能很嚴重!例如有能者會不理「仁」而做出貪、盜、淫、剎、妄等行為⋯⋯或變成印銀紙成狂的國家,足可以令社會翻天覆地,日漸步向甚麼境界?大家心中有數吧!

就好像有些人求學只為求分數或者求成績,結果學生甚麼都懂,就是不懂做人也不懂「仁」;甚麼都有,就是沒有「德」。不少人都是羊群心理,大家是怎樣就跟著做,怕少了些甚麼證書會被比下去,怕少了些甚麼成績會「蝕底」;就是欠了風骨、氣節,也不理甚麼是「志」,甚麼是「道」;若論八德「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若論「智、仁、勇」,「賢、仁、德」;相信會有人反應是「甚麼來的?」

香港早前的特首選舉,也曾出現過類似的辯論。染了這個「辯論」疫,實在也是不幸。將來,至少在一般的議員選舉,可否調整培訓甚麼叫做「選賢與能」,甚麼叫做選舉,而不是選票。候選人可要立「志」、有「道」、身懷「賢」、「德」、「才」、「能」;還有以利他之心生活處事;如果沒有,就著手教育、培訓、鍛鍊。遲做總比沒做的好。

方文化總是事有不得先怪別人,中國傳統文化是「事有不得反求諸己」(孔子.論語);西方有些處事是總以言語行先做事,中國文化的處事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孔子.論語);忘思是先做,做好了就會跟大家報告。中國傳統文化是數千年千錘百煉、千回百轉,煉就了多少人的沉著、忍耐、能耐、同心、默默耕耘默默守護的氣魄!單從應付疫情的勇氣果斷、市民萬眾一心的配合、醫護無名英雄的付出,直教大家認真思考,領導風采、底氣,應該是怎樣才是值得我們要引以為鑑的學習!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

 

 

【魅力贏天下】魅力之三大條件:身、語、意!先談「身相」!

導師作者:藍婷.活得精彩創辦人.國際認證專業形象顧問(AICI CIP) 資歷超過十年資深專業導師.國際形象專業執行高級教練.企業培訓導師.跨媒體導師及寫作人|擅長助你快速提升視覺優勢、社交禮素、說話能量、表達力量!

魅力蠃天下:“身、語、意”  之 “身”

大家都想有魅力,難道想就有魅力嗎?

大家都關心穿著甚麼會顯得有魅力,難道未遇過有些人,換過了衣服,魅力就不見呢?!

想要有魅力,想要「魅力蠃天下」,有三大條件,既是「身、語、意」,在這三大範疇加強累積「功力」,你就贏了!這一次先講「身」的魅力條件!

形容一個人有魅力,潛台詞通常不單純是外表;但是又不可以忽略外表!孔子先師早於由2,500多年前就教大家一句話,收錄在【論語】:「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有說「魅力蠃天下」,當然不是說擁有全世界,但是形容為有魅力的特性,總是以外觀為首,就是「身」,外觀吸引,總會較易佔上風,佔優勢;至少是開端的時期,但不是事實的全部。往後,這魅力還能配得上嗎?那要看個人行為、性格、風格。

                

人與人之間,初認識的第一眼,只是短暫的觀感;往後相交相處,行為魅力就會比外表魅力更觸動人心!最理想當然是兩方面都平衡,就是「文質彬彬」,也是為甚麼數十年來的選美活動都要強調「美麗與智慧」並重,跟本就是孔子先師所提倡的「文質彬彬」教導,只是用了現代語言來表達,總不能不先向先師致敬的!

「身」有分為外觀及行為,即是要有外在魅力及行為魅力,從表面所見,就是「行」與「為」,但是「行」與「為」,背後是從「身」‧「語」‧「意」引動,屬於「內心素質」與「心靈」加起來的作為。

「身」,是「身體 力行」。「身」,是表情、動作、姿勢、一切由「身體」發放出來的,是最表面層次可以直接接收的。例如眼神,是散亂的?還是專注的?是凶的?還是善的?一個柔情似水的眼神令人神不守舍,一個凝視五秒目露不悅就令人生畏;一對眼球不停左右搖擺令人懷疑心懷不軌……眼神,有時勝過千言萬語。是「身」相之魅力。至於體,是體態,有不同的吸引力,但身材身態不變(是指短時間如一天之內不會突然肥或突然瘦),但「體」會有移動,移動就會有變化,有變化就會產生注意,繼而有感受,強弱的吸引,就成了魅力雛形。

至於笑容,是微笑?苦笑?甜笑?不笑?我們常記得蒙羅麗莎的笑容,是因為親切的形態,凝住了大家對善美的記憶。常言道:「伸手不打笑面人」。就算做錯了事,笑容可會化解士度小問題。表情中以笑容最突顯立場。想令人覺得相處舒服的魅力就是來自笑容,沒聽過黑口黑面的人會被認同有魅力吧!這就是說明,笑,或不笑,都是「身」相的表達,也是魅力增加、或減少的來由之一。

「身」相魅力來源的另一層面,就是手,也就是「行為」,是經常打開手來個歡迎式?還是翹埋雙手拒人千里?雙手常有協助、幫忙的行動習慣?還是常插褲袋只要有「型」?

「身」相魅力來源的另一層面,就是腰背,是否常保持挺直,充滿朝氣力量?行起來,是垂頭?還是昂首闊步,充滿自信?一舉手一投足,都有魅力來由的表面元素。

「身」之展現,就是「行」,行為,就是「做過甚麼?」一切善行,或充滿毅力、堅定、為理想願意行願意做,歷過風浪,嘗過苦甜……都是「行為」的魅力。如果只是口中說自己「怎樣怎樣」,但交出來的「行為表」卻是空空的,或少少的,那魅力何來呢?

行為或行動都是「身相」,有「身相」又有「心」(起心動念,也是意)才是真實魅力的整體。如果只是有「身相」無心,例如「斟茶遞水」的行為,可能只是表面的「行」而「心」不在,那就是「身」「意」不一。感受方會知道的!這點也就關乎「知行合一」。

多謝閱讀!歡迎繼續瀏覽,留言分享。感謝你!!!